月經排毒是真的嗎?
月經是指伴隨卵巢週期性變化而出現的子宮內膜週期性脫落及出血。
子宮包含3層結構,由外到內依次為外膜、肌層和內膜。內膜根據結構和功能特點可以分為2層,淺層為功能層,每次來月經時脫落,懷孕時胚胎著床在這裡;深層為基底層,月經時不發生脫落,可以產生新的功能層。
大家都知道正常女性每月排一次卵,卵巢內不斷在重復卵泡生長-排卵-形成黃體(排卵後在卵巢內形成的結構)的過程,子宮內膜也會隨著卵巢的週期性變化發生變化。
卵泡開始生長時子宮內膜也開始生長,排卵後形成黃體分泌黃體酮和雌激素,子宮內膜繼續增厚並產生結構形態變化。如果沒有懷孕,排卵後2周左右黃體退化,體內激素水平下降,功能層脫落排出形成月經,之後又開始新一輪的變化。
人體代謝的確會產生一些無法吸收利用的物質,這些“廢物”主要是通過尿液和糞便排出,而月經排出來的只是生理性脫落的子宮內膜,並沒有所謂的“毒素”。
如果來月經是在排毒,那整個子宮不就相當於一個毒瘤,還怎麼在裡面孕育生命呢?
經量少、經血發黑是怎麼回事
周圍的姐妹月經都要5天左右才乾淨,自己不到3天就乾淨,都用不完1包衛生巾,這算少嗎?
正常月經量為20~60ml,在醫學上定義一次經量<5ml為月經過少。
5ml經量有多少呢?差不多相當於浸濕一片日用衛生巾1/3。要是經量一直都是這麼多,那不算是經量過少,想想還省了不少衛生巾。
月經血中混有子宮內膜碎片和一些黏液、脫落的組織細胞,呈現暗紅色。當月經量比較少時,經血流動性差,會積聚在體內延遲排出。
血液中有含鐵血紅蛋白,長時間沒有排出的血液中含鐵血紅素被氧化,顏色就會發黑。在月經剛來或者快結束時,月經中混有的子宮內膜碎片也會偏多,也會使顏色偏暗。
相反,月經量較多時顏色看起來就會偏紅一些。月經血中含有纖維蛋白溶酶,所以月經血不凝,當經量多時纖維蛋白溶酶量不夠,就會出現血凝塊。
經量多少與身體差異有很大的關係,只要在正常範圍內都不必擔心,從省事以及經濟的角度考慮,經量少一點反而還比較好。
而經血顏色發黑還是發紅,是由月經量的多少決定的,和有沒有排毒沒有一點關係。
月經變少了怎麼辦
我們前面說的經量少是一直都少的情況,但是如果是經量變少,比如以前月經要5~7天才乾淨,現在2天就乾淨,量也明顯減少,就算>5ml,這時也需要注意了。
最近有吃短效避孕藥
因為抑制排卵和內膜增生,月經量會變少,停藥後可以自己恢復,不必擔心。
有過多次人流刮宮史
手術操作後內膜被刮薄了,或者發生宮腔粘連,月經量自然就會變少,嚴重的宮腔粘連還會導致閉經。
除了月經量變少,月經週期也明顯改變
比如週期縮短、週期不規律,要考慮是不是存在卵巢和內分泌方面的問題。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不足,內膜長不厚,經量也會隨之減少。甲狀腺功能減退、多囊卵巢綜合徵等內分泌紊亂,常出現月經過少和週期延長,這些問題也會導致不孕。這時需要去醫院檢測性激素、甲狀腺功能、抗苗勒管激素等明確病因。
除了這些原因,子宮內膜結核、宮腔感染、精神壓力大、運動過度等也會引起月經變少。當月經量明顯減少了幾個月,不是提示你要排毒,而是要盡早去正規醫院就診,尋找病因,聽從醫生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