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會不會總是容易餓呀?
有些人總是更容易感到飢餓,有時候會是醫學原因,例如甲狀腺問題,或者某些抗抑鬱藥與食慾增加有關。
大多數情況下,罪魁禍首可能是你的飲食或生活方式!
1 睡眠不足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2016年的報告,睡眠不足可能會擾亂食慾調節激素。
當你睡眠不足時,刺激飢餓的激素Ghrelin會升高。而Leptin,一種表示飽腹感的激素,會減少。
記得至少目每晚睡七個小時,並且不要忘記,睡前不要再玩手機了!畢竟可能玩著玩著,你就不困了。
2 代餐粉
現在市面上的代餐粉好多啊,什麼口味都有。不管你是抱著什麼心態喝他們的,要知道它們保持飽腹的時間並不長。
這是因為液體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就會從胃裡排出去。相比之下,固體食物需要兩到四個小時。其次,混合食物會粉碎纖維,所以你的身體會更快地分解它們,減少飽腹感。
2015年的一項研究綜述發現,在一頓飯中,較高水平的“口腔處理”(也稱為每咬一口的咀嚼量)會影響腸道激素,這些激素與減少飢餓感和增加飽腹感有關。
3 吃飯不規律
《Circulation》雜誌2017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不規律飲食的人飲食質量較差,不吃早餐會攝入更多的添加糖。
同樣的研究發現,吃早餐也能減少吃零食的衝動。
4 汽水喝太多
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示,汽水,其他加糖飲料充滿了高果糖玉米糖漿,而這些高果糖玉米糖漿會降低飽腹感。
這是因為攝入果糖會阻礙大腦處理瘦素(leptin)發出的信號的能力。誘使我們的大腦渴望更多的食物,即使我們已經吃飽了。
5 罐頭食品
許多塑料食品和飲料容器含有化學雙酚A或BP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表示,我們接觸到的低水平BPA是安全的,但研究表明,BPA會影響我們的腰圍。
根據2014年的一項研究,BPA改變了控制飢餓和飽腹感的激素瘦素和生長素釋放肽的水平。這些激素水平的飆升可能導致對食物的渴望,從而導致體重增加。
6 沒有喝足夠的水
脫水常常模仿飢餓感。當你極度口渴時,大腦中控制飢餓感和口渴感的下丘腦,會向你發出複雜的信息,讓你覺得你需要吃點零食,其實你實際上只需要一杯水。
7 喝酒
我們已經知道酒精對腰圍有害。但除了充滿了空熱量外,酒精還會讓你的大腦誤以為你餓了,其實你並不餓。
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給老鼠餵食酒精,發現酒精會觸發特定的大腦神經元,從而引發食慾。儘管如此,由於這項研究是在動物身上而不是在人身上進行的,科學家們仍在試圖確定它是否對人類有同樣的影響。
8 壓力導致
壓力可能會對你的吃飯慾望產生巨大的影響。
當一天的憂慮讓你感到壓力時,你的身體會釋放壓力荷爾蒙皮質醇,這會導致你對甜食、增肥食品或高鹽食品的渴望,這樣你就有了應對任何威脅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