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這個在眼科“存在感”很低的疾病,近半數人都有……

看東西不清楚,有時還會重影;經常出現眼酸、眼脹等視疲勞症狀,但近視度數並未增長……很多人常出現的這些問題,其實是因為眼睛“散光”了。

視力檢查時,近視或遠視的度數往往是人們關注的重點,而散光的度數卻很少引起重視。

散光是怎麼形成的?提醒你哪些散光需要及時矯正。

為什麼眼睛會“散光”?

和近視、遠視一樣,散光是屈光不正的一種。它可以單獨存在,也可與遠視或近視合併存在,甚至會造成視力下降、視物疲勞。

眼睛的屈光系統應該是一個球體。在球體各個“子午線”上發生的屈光力不同,本該形成的焦點成了焦線,這種狀態就是散光。

在眼球形態正常的情況下,不同方向的光線經過角膜、晶狀體折射後,會正好在視網膜上形成焦點(成像)。出現散光後,光線則會形成一個小的“彌散圓”,導致視物重影。

散光有角膜散光、眼內散光兩種。角膜散光是因為眼球未能發育成一個“完美的球形”,光線被折射後很難準確聚焦;眼內散光主要來源於晶狀體,方嚮往往與角膜散光相反,恰好形成互補,度數一般很小。

另外,長期用眼姿勢不良,如經常瞇眼、揉眼等,也可能導致角膜受到壓迫,角膜弧度發生改變,引起散光度數增加。

其實,散光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數人出生後便是“散光眼”,隨著眼球的發育,散光度數可逐漸降低,有時甚至會消失。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眼科檢查時,如果把散光>75 度作為一個可能影響視力並需要矯正的指標來計算,我國有約一半的人都可以被稱為散光患者。

一張圖自測是否散光

在不戴眼鏡的情況下,手持手機與眼睛同高,輕輕遮住一隻眼睛,用單眼看下圖中的線條。

  • 非散光患者,看到的每一條線顏色、粗細都是相同的; 
  • 如果看到的線條顏色偏暗,粗細不一樣,則可能是散光。

散光的眼睛更容易累

散光眼看到的世界長什麼樣?這個視頻可以帶你體驗一下:

https://lifebox.blog/wp-content/uploads/2023/02/這個在眼科存在感很低的疾病,近半數人都有…….mp4

對於散光的眼睛來說,無論是藉助眼球自身的調節作用,還是改變目標到眼之間的距離,都不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圖像。

長期如此,眼睛就可能出現一系列問題。

1 眼睛更容易累

為了盡可能在視網膜上成像,眼睛會動用肌肉不停調節,時間長了就會視物疲勞。

因此,散光的眼睛更容易累,經常眼痛、流淚,頭痛,嚴重者甚至無法持續近距離工作。

2 導致視力下降

另外,視力下降與散光的程度和類型密切相關。

有輕度散光的人,視力往往正常;中、高度散光的人,遠視、近視視力都不好;雙眼有高度不對稱散光者,為了看得更清楚,往往採取傾斜頭位而導致斜視。

3 壓迫眼球

為了視物清楚,散光患者會無意識地瞇眼,造成眼瞼壓迫眼球;長時間揉眼、使勁眨眼、閉眼等,也可能造成角膜變形。

哪種散光需要矯正?

一般來說,散光會保持穩定的度數,但長期不良的用眼習慣也可能讓度數增長。長時間低頭看書看報、側臥看手機、歪頭視物等不當用眼姿勢,都會加深散光度數。

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避免用眼過度、瞇眼視物、頻繁揉眼睛等,定期檢查散光度數的變化,及時進行矯正。

配鏡矯正

一般來說,小於75度的規則散光一般不必矯正,但如果有視力下降或視疲勞等症狀,也應配戴矯正眼鏡。

手術矯正

對於先天性或後天因眼部手術所致的高度散光,可以通過準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術、激光角膜熱成形術、角膜切開術等方法進行治療。

需要提醒的是,發現散光度數增長很快或突然增加,或出現視物變形、光暈、眼脹、眼痛、頭痛、固定性瞇眼等情況,應及時進行眼部檢查。

如果發現兒童看電視距離太近,看書寫字頭埋得很深、視物歪頭,或常揉眼睛、頻繁眨眼等,可能是散光較重的表現,家長尤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