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管理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面對美食要忍著不能多吃,日常忙碌之餘還要堅持運動……這時候有人可能會感嘆,要是躺著睡覺也能瘦就好了。
近日一項研究發現,睡覺真的有助於體重管理。
睡覺真的能“瘦”
近日,美國心臟協會(AHA)發表的一項小型研究顯示,保持相對固定的就寢時間可能減輕體重,有助於心臟健康。[相關研究]
研究人員招募了37名22歲~46歲、體重指數屬於正常或肥胖範圍的女性,要求她們在為期6週的時間裡,每晚都睡夠7~9小時。
6週後,儘管所有37人的每晚平均睡眠時間都保持在7~9小時,但其中有8名女性的入睡和起床時間仍然波動較大,相比之下,做到更規律睡眠的29名女性,身體脂肪顯著減少了約一磅。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第一作者表示,此研究沒有提供任何減肥建議,也沒有建議改變飲食或運動,參試者只是按時睡覺。
研究人員認為,穩定的就寢時間有助於體重管理,就寢時間更規律,意味著一個人的晝夜節律也更加規律。
晝夜節律是指我們清醒、睡眠、飢餓、疲憊或精力充沛時的24小時循環,與生物鐘密切相關。
打亂生理時鐘的3大壞處
生理時鐘是人類進化幾百萬年的結果,經常熬夜加班、不按時吃飯等行為都會強行打亂生理時鐘,讓人經常感到疲勞、煩躁,這些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險信號。
研究表明,生理時鐘長期紊亂可能引發超重,抑制免疫力,導致2型糖尿病、認知障礙症、癌症等多種疾病。
黑白顛倒易患癌
一項針對美國夜班護士的研究發現,上夜班增加了她們罹患乳腺癌的機率。科學家認為,松果體是生理時鐘的調控中心,通過調節褪黑素的分泌水平,向中樞神經系統發放“時間信號”。
- 經常倒班的人,夜間過度暴露於燈光下,會導致褪黑素分泌減少,從而增加了癌症易感性。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的科學家還發現,不按時睡覺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生物鐘,從而引發肥胖和其他代謝類疾病,增加胃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喜歡賴床傷大腦
早上起不來,起床後跟打仗似的刷牙洗臉,會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自主神經紊亂,讓人一整天都很緊張的。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發現,晝夜節律被打亂,會產生類似阿茲海默症病那樣的記憶損害。
吃飯不規律傷消化道
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發現,38.4%的胃癌患者吃飯太晚或不規律。
這是因為,胃黏膜上皮細胞每兩三天就會在夜間更新一次,晚飯吃太晚,胃黏膜便不能及時修復,久而久之可能增加胃癌風險。
進餐後4~5小時是尿鈣排出的高峰時段,晚餐吃太晚導致排鈣高峰到來時人們已經入睡,鈣就會沉積下來,形成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結石。
人體24小時活動時間表
生理時鐘是一個無形的“時鐘”,它告訴你應該如何度過每一天的每個小時。遵循它的變化規律,健康能事半功倍。
24點 | 身體各器官都開始休眠,最需要休息。 |
1點 | 進入深睡眠期,此時人體對疼痛敏感。 |
2點 | 大多數器官都在休息,肝臟卻忙著分解與排出一天的毒素。如果此時醒來,就很難再睡著。 |
3點 | 全部器官都在休息,肌肉完全放鬆,血壓較低,脈搏、呼吸次數減少。 |
4點 | 全身器官節律放慢,體溫達一天最低點,血流變慢,腦卒中、猝死等突發疾病容易悄然襲來。 |
5點 | 經歷了3~4個睡眠週期,基本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
6點 | 身體甦醒,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開始增加,人體血壓上升出現“晨峰現象”,心跳加快,體溫升高。 |
7點 | 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達到頂峰,人體新陳代謝進一步旺盛,免疫力最強。 |
8點 | 全身各激素分泌旺盛,記憶力和工作效率高。 |
9點 | 神經興奮性增強,各系統處於活躍狀態,痛感降低。 |
10點 | 精力充沛,創造力非常強,甚至會忽略身體不適。這也是機體吸收營養物質的活躍階段。 |
11點 | 人體不易疲勞,心臟活力和心理狀態積極。 |
12點 | 人的全部精力都已調動起來,但需要補充能量。 |
13點 | 第一個興奮階段已過去,精神困倦,需要休息。 |
14點 | 第二個低潮期來臨,反應遲緩,辦事效率較低。 |
15點 | 身體機能重新改善,感覺器官特別敏感。 |
16點 | 人體代謝水平較高,關節靈活,血糖升高。 |
17點 | 精力再度旺盛起來,工作效率更高,嗅覺、味覺、聽覺等都很敏感,也是鍛煉的好時機。 |
18點 | 體力、耐力和體溫達最高峰,敏感度有所下降。 |
19點 | 血壓上升且波動大,情緒不穩定。 |
20點 | 身心狀態俱佳,思維和反應都非常敏捷。 |
21點 | 一天中記憶最佳的時間,學習效率最高。 |
22點 | 呼吸、心跳減慢,體溫和激素分泌水平開始下降,大部分生理功能趨於低潮,最好上床休息。 |
23點 | 細胞修復工作開始,一天的疲勞慢慢解除。 |
人的健康可以說幾乎都由生物鐘掌控。專家表示,好身體應從“順時而為”開始。遵循生物節律就是最科學的健康准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