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期的食品只要按照標準貯存就可以放心吃。
剛過期不久的最好別吃,關鍵還是看食品種類,如果是密封包裝的果汁、飲料以及脂肪含量不高的干糧穀物製品風險會比較低,沒其他選擇吃也行,但兒童孕婦等敏感人群還是要小心。
臨近過期和剛過期不久的食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確很常見,特別是在疫情嚴重的地區,是很多朋友不得不面臨的情況,猶豫要不要吃。
今天就來聊一聊「保質期」是個什麼概念,什麼情況下過期不久也能吃。
食品包裝上的保質期
食品保質期是指食品在標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證,可以放心食用。
注意是“品質”,並不是說過了保質期“安全性”就一定會變差。 當然,過期食品商家還是不能賣的,消費者若發現可以及時舉報。
快過期食物能放心吃嗎?
理論上如果看起來沒壞,聞起來沒異味就不會有太大危害,但還是要具體分析的。
敏感人群別吃
一些敏感群體要特別小心:5歲內兒童老人免疫功能差孕婦
看儲藏環境
此外,食品保質期是由貯存條件和期限兩個元素共同構成的,二者密不可分。
貯存條件必須在食品標籤中標註,通常包括:常溫、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凍保存等。
產品實際貯存條件與標籤標註不符時,可能會造成食品保質期縮短,甚至喪失安全性。
如果你能夠按照食物標籤中標註的條件進行貯存的話,那麼完全可以將保質期作為最後期限,但是如果不能完全按照條件進行貯存,那還是建議你儘早食用,避免保質期縮短導致食物腐敗。
比如之前我家有本該冷藏的牛奶在室溫下放了幾個小時,我發現後就直接倒了,長輩認為沒事喝了結果就吐了。
剛過期的食物能吃嗎?
原則上
我個人建議你有所擔心的話直接就別吃了。
食物具體分析
如果你就是想盡可能節約,那就得仔細分析。
– 能吃的
有些密封的果汁、飲料以及脂肪含量不高的干糧穀物製品等,超過保質期可能會導致其感官品質變差,但仍然可以繼續食用,不會對健康造成損害。 還有些產品可能品質影響不大,但是過了最佳賞味期限,這部分食物可能會降級作為飼料或加工成肥料等進行循環利用。
– 風險高的
但是有些食品(比如冷藏食品、金屬罐裝食品、油炸食品等)過了保質期後可能出現如微生物超標、重金屬超標、過氧化值超標等安全隱患,這種食物就只能拋棄處理了。
還有一些沒經過殺菌、高溫處理過的新鮮食材、蛋白質、水分多、鹽少的食物,也都很容易出現微生物繁殖,脂肪多的食物也很容易氧化,也最好別吃了。
沒有保質期的食物如何判斷?
看包裝
首先看包裝的密閉程度、清潔程度,如果是不會再加熱熟透,這個食物之前室溫下敞著放著,蛋白質、水分多、鹽少,那隻要超過4小時就別吃了。
辨別
其次就是感官鑑別,人體的嗅覺、味覺還是很靈敏的,比如肉類的腐敗,如果沒有其他調味品的干擾人應該是可以聞出來的。
還有一些食物糖含量高,那如果有特別的酒味、酸味,可能是發酵了,也別吃了。
此外臭的、異味、霉變、黏糊拉絲、嘗後感到苦味…… 這些異常感官表現的就都別吃了。
你吃過過期的食物嗎?感覺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