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預防骨質疏鬆要補鈣,但不知如何科學補鈣

骨質疏鬆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骨密度和骨質量的下降,骨的微結構破壞,造成骨的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很多親戚朋友都有這個困擾,一提到骨質疏鬆,大家就想到要補鈣,但是鈣要想補得好,千萬不能忘了維生素D。

👉什麼是維生素D 👈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有D1至D5五種不同的類型,與健康的關係較密切的是D2和D3。

維生素D存在於部分天然食物中,含量較多的食物有:海產魚類、蛋類、海魚的魚油、添加維生素D營養強化劑的乳製品等,一般的天然食物含量不豐富。此外,人體皮下儲存有一種7-脫氫膽固醇,在接受紫外線照射後,可以轉變成維生素D。

👉補鈣為什麼還要補維生素D 👈

普通維生素D常作為骨骼健康的基本營養補充劑,但對不同人群的作用不同。對於單純維生素D缺乏的人群,仍然建議使用普通維生素D進行補充,且D2和D3效果並無明顯差異。

骨質疏鬆患者的治療常用活性維生素D。活性維生素D可促進小腸吸收鈣,還能夠抑制骨骼吸收,可以輕度增加骨密度,降低跌倒風險、減少椎體或肢體骨骼的骨折風險。

👉如何補充維生素D 👈

陽光照射是最經濟的辦法。建議骨質疏鬆患者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以促進皮膚合成內源性維生素D;對普通人群充足的陽光照射是指在春、夏、秋季,每天11點至15點,頭面部及兩隻胳膊的皮膚完全暴露於光照下30分鐘,每週三次,當然上午下午出去曬也都是可以的;對於骨質疏鬆患者、嬰幼兒、孕婦等維生素缺乏的高危人群,可適當延長日照時間或增加日照次數。

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玻璃可以阻擋紫外線,所以隔著玻璃“曬太陽”是不能促進體內維生素D合成的。

日照不足者可每天補充600-1000個單位的普通維生素D(通常維生素D製劑的劑量為400個單位);不建議常規補充大量(>500,000個單位)維生素D,以免增加老年人跌倒風險。

活性維生素D是骨質疏鬆的治療藥物,目前推薦用於年齡在65歲以上或血清肌酐清除率小於60毫升/分鐘的患者。常用的活性維生素D主要為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等。

👉是不是補得越多越好👈

正常人每天推薦攝入維生素D 400單位,即10微克;但並不是完全靠市面上賣的營養補充劑(如:善存等)來提供,我們每天膳食中本來也會或多或少的攝入,含量較多的如蛋黃、乾香菇、魚肝油、金槍魚、沙丁魚、野生三文魚等。

維生素D攝入過多會導致中毒。這是因為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不易溶於水,隨尿液排出,長期過量補充,會使其在體內蓄積,造成中毒。長期每日攝入量超過1000單位(25微克)可能會引起中毒,而長期每日攝入量大於50,000單位(125微克)一定會引起中毒。

維生素D中毒的早期症狀主要包括,異常口渴、裡急後重的腹瀉或者便秘、頭痛、嗜睡、沒有食慾、頭昏眼花、走路困難、肌肉骨頭疼痛、心律不齊等;晚期症狀包括皮膚瘙癢、體重下降、肌肉和軟組織的石灰化等。

所以,無論是預防骨質疏鬆,還是已經發生骨質疏鬆,相比口服維生素D補充劑,收起遮陽傘,走出去曬曬太陽是最好的辦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