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貓照顧|飲食篇——從斷奶兩個月到成年

斷奶後期包括從斷奶(8週齡後)到成年(10-12月齡)的時期。

這段時期幼貓的營養需求包括身體維持自身消耗的能量和組織快速生長(陰影區域)所需的能量(見圖1)。

在該期間,分別提供給維持、快速生長所需的營養素比例會有一定變化。

通常可用生長速率作為營養標記,來衡量幼貓在生長中的營養需求是否達到標準。

然而,研究者提出生長的最佳營養水平可能並不代表其他生理功能的最佳水平,因而進一步的研究可能會不斷完善這一定義,達到優化增長、減少疾病風險因素,達到最佳健康水平的目的。

在20週前,幼貓通常以100克/週的速度增加體重;

20週後性別差異較大,公貓約 20克/天,母貓約為11克/天。

30週時,幼貓的成長率降低至80%;通常在40週時達到成年體重。

10個月左右,多數貓咪達到骨骼成熟,但部分生長板還沒有完全閉合。

12月齡時,肌肉發育基本成熟,體重在此期間可能有所増加。

貓咪餵食計劃

  • 選擇已通過可信監管機構認證的食物,且盡量接近符合該年齡段的關鍵營養因子量;
  • 與成年貓相比,幼貓的尿pH要相對偏低,因此應避免強酸性(低pH)食物的攝入;
  • 在選擇餵養方式時,由於幼貓每日需要多餐(平均3-4餐),自由採食更為方便,但也可能隨之帶來嚴重的超重/肥胖問題。因而對於低於5月齡幼貓建議選擇定時餵食,或以定時餵食為主;
  • 應定期監測體重變化和其他身體健康狀況,進行營養評估。
年齡(月)卡路里/千克 BW/天
出生250
1240
2210
3200
4*175
5145
6**135
7120
8110
9***100
1095
1190
1285
*約為成年體的50%(在4月齡時)或可算為3偣的靜息能量需求量
**約為成年體重的50-70%(在6月齡時)或可算為2.5倍的靜息能量需求量
***約為成年體重的70-100%(在9至12月齡時)或可算為2倍的靜息能量需求量

關鍵營養需求

能量密度

10週齡幼貓每日能量需求約為200千卡/公斤體重(837千焦/公斤體重);

至10月齡幼貓就降至成年貓需求量,約80千卡/公斤體重(335千焦/公斤體重),且成年後無明顯能量需求變化*。

研究表明,肥胖的患病率在1歲後急劇增加,目前過度肥胖比營養不良更令人擔憂。

推薦的食物能量密度為4.0-5.0千卡(代謝能量(ME))/克(乾物質(DM))(16.7-20.9千焦ME/克DM)

*: 10月齡後貓味在能量需求中無顯著變化。

但基於絕育後激素含量變化導致的代謝速率、活動量等調整,貓咪的日能量需求會降至總​​需求的67-76%,且絕育年齡對該數值影響微乎其微。

因而無論何時給貓咪絕育,都應在絕育後及時限制食物的攝入量或調整餵食低能鼠密度的食物,以防過度肥胖。

蛋白質

隨著生長速率減緩,幼貓蛋白質需求量在斷奶期處於較高水平,隨後逐漸下降至成年水平。

AAFCO建議斷奶後幼貓最低粗蛋白水平為30%DM。

為保證提供足量的含硫氨基酸,至少19%的蛋白需來自動物蛋白,因而推薦的幼貓粗蛋白範圍為35-50%DM。

高蛋白食物(≥55%DM)所含必需氨基酸精氨酸的含量需達到維持正常尿素循環含量的1.5倍。

脂肪和脂肪酸

成長期幼貓膳食脂肪可起到提供必需脂肪酸,提供能量,作為脂溶性維生素載體的作用。

1981年加利福尼亞大學一項研究表明,貓咪自主選擇(更偏愛)的食物脂肪含量約為25%。

但膳食脂肪的要求要低得多,AAFCO的最低推薦標準為9%。

因此,可通過增加脂肪含量(18-35%)來增加適口性,但食物的能量密度仍應保持在4.0千卡ME/克DM。

研究表明,DHA對貓咪正常神經、視網膜和聽覺發育均至關重要,這在其他物種中亦得到證實。

由於幼貓將短鏈脂肪酸轉化為DHA的效率較低,因而幼貓所需DHA較其他動物更大。

加入EPA及DHA總量的最低推薦攝入量為0.01%DM,且EPA不宜超過總EPA+DHA的60%。因此DHA需至少佔40%,即0.004%DM。

鈣與磷

AAFCO及NRC對鈣、磷攝入最低標準分別為0.8%、0.6%;0.8%、0.72%,且鈣磷比應在1:1-1.5:1之間)。

僅餵食全肉或肝臟會導致鈣低磷高,而高濃度鈣會顯著降低鎂的可用性。

長期低血鈣、低血鎂或高血磷可能引發營養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導致纖維性骨炎,表現出跛行、疼痛和不願移動等異常。

貓咪對鉀的吸收能力高度依賴於食物中蛋白質含量及食物酸鹼性。

當餵養高蛋白、酸性食物時,尿鉀的損失會顯著增加。應仔細評估食物pH以確保在適當的水平提供鉀。

pH

研究發現餵食相似成分食物時,幼貓尿液pH會低於成年貓。

研究者推測這是由於幼貓在骨骼形成過程中釋放的氫離子被排入尿液引起的。

這種對飲食酸化的反應一直持續到幼貓12月齡。

基於餵食強酸性(低pH)食物會導致貓咪生長減緩(見圖2)及骨骼礦化,因而建議餵食食物的pH不易低於6.2。

特殊的營養品

控製劑量餵

貓咪攝食中正常鈣磷比應近似1:1為宜,由於新鮮肝臟中的鈣磷比可達1:36之多,因而長期大量食用肝臟會引發貓咪缺鈣。

  • 胡蘿蔔

由於胡蘿蔔素在貓咪體內會分解成兩倍的維生素A分子,因此大量食用可能導致維生素A中毒。

  • 生魚

部分生魚、蛤蜊等海產品含有維生素B1分解酶,長期食用會導致維生素B1缺失。

不太建議餵

  • 碳水化合物

儘管貓是純肉食動物,但一些成年貓糧甚至幼貓糧中亦存在碳水化合物的“身影”。由於貓咪沒有唾液澱粉酶,且胃腸道菌群種類十分有限,導致其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十分“吃力”。特別對於幼貓而言,過量餵食會造成胃腸道菌群的持續性破壞。

  • 乳糖不耐症

乳糖酶可幫助機體消化乳糖,並將其帶入血液中。然而,絕大多數貓咪都缺乏乳糖酶,患有乳糖不耐症。因此當未消化的乳糖經過貓咪消化系統時,由於無法通過腸壁進入血液,在腸道內停留的乳糖經腸道細菌發酵易形成大量氣體,導致幼貓腹痛和腹瀉。而牛奶中的“糖”即為乳糖成分,其含量高於貓奶及其他動物奶(詳情見:幼貓養護飲食篇——從出生到斷奶)。因此貓咪,特別是幼貓不宜餵食牛奶。

參考文獻

[1] MS, THATCHER, CD, et al.Small animal clinical nutrition V[M], 2010.

圖片來自:貓研所/animals.howstuffworks.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