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對身體到底好不好?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議從未停過。但一項涉及我國51萬人的研究給出證據,吃辣與3種癌症風險降低有關。
除此之外,夏天吃辣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好處:幫助開胃散熱。結合研究及專家觀點,解讀吃辣與消化器官、散熱之間的聯繫,教你如何健康吃辣。
內容目錄
多吃辣,3種癌症風險反而降低
日前,發表於《國際流行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一項研究,通過對512715名30~79歲的中國人隨訪10年,發現吃辣與3種癌症風險呈負相關。
該研究由北京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科研團隊完成,參與者辛辣食物攝入包括鮮、乾辣椒以及辣椒油、醬等;吃辣頻率分為從不吃辣、偶爾(每月1次)、每週1~2天、每週3~5天、每天吃辣等5組。結果顯示,與不吃辣的人相比,以下4種吃辣頻率與患癌風險降低之間的關係是:
偶爾吃辣 | 每週1~2天 | 每週3~5天 | 每天吃辣 | |
食管癌 | ↓12% | ↓24% | ↓16% | ↓19% |
胃癌 | ↓3% | ↓5% | ↓8% | ↓11% |
結直腸癌 | ↓0% | ↓5% | ↓13% | ↓10% |
其中,吃辣的種類和辣味強度對這些相關性幾乎沒有影響。
研究人員結合其他因素分析還發現,在不喝酒、不吸煙的人中,多吃辣尤其能降低以上消化道腫瘤風險。
吃辣能防寒,為什麼還能散熱?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裡,辣有助於防寒保暖,因此很難將它與“消暑”聯繫在一起。
事實上,早在唐朝孫思邈的《千金要方》裡就提到,“辛主發散”,即辛辣食物有助於將體內的熱氣消散。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巴里·格林博士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撰文,揭示了天熱吃辣防暑降溫的科學原理。
- 與喝熱飲一樣,辛辣食物刺激口腔產生燒灼感,疼痛神經輕微的溫度升高會產生溫暖感;
- 辣椒素、有機硫化物等化學物質向大腦發出象徵“強烈刺激物”和“溫暖”的信號;
- 隨後疼痛和溫暖神經纖維被激活,進而身體出現熱反應——血管擴張、出汗和臉紅。
出汗是幫助身體調節體溫的重要方式,正因如此,人們吃辣後會有大汗淋漓後的暢快感。
此外,辛辣食物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非常適合天熱沒食慾的人吃。
夏天還可以多吃幾種酸辣美食:
- 醋+辣椒:比如酸辣土豆絲、酸辣粉、酸辣豆芽、酸辣白菜、涼拌酸辣海帶絲。
- 紅酸湯:貴州酸湯主要分為白酸湯和紅酸湯,夏天多喝紅酸湯可以降低自由基對機體的氧化損傷。
- 酸辣泡菜:四川泡菜不僅酸辣開胃,其中含有的乳酸菌和乳酸還可以幫助改善食慾、促進消化、調節腸道菌群、保護腸道健康。
減辣、解辣、防咽乾的5個技巧
辣味層次五花八門,川渝、貴州、江西、湖南、湖北的美食各有“辣法”。怎麼吃辣才能既讓身體耐受,又能健康地吃?
辣椒選品
鮮辣椒比辣椒油好
烹調辣味食物時,優先選擇鮮辣椒、乾辣椒,辣椒素含量較低,且富含維生素C;不推薦辣椒油。
中和辣味
優先選醋
吃辣的同時,避免油膩、高鹽、高糖等重口味,否則容易加重炎症反應,也就是“上火”。如果烹飪時用了辣椒,最好別再放花椒、黑胡椒、白胡椒等。如果太辣,可以適量加點醋,中和辣椒素,降低辣味。
搭配食材
粗糧薯類
吃辣時,可以適當搭配一些清淡少油少鹽的蔬菜,比如清炒苦瓜、蒜蓉西蘭花、大拌菜等,具有清熱去火的作用。主食選擇粗糧和薯類,對於緩解吃辣後的燥熱、上火非常有效。
防止咽乾
選山楂、蘋果、梨
吃辣後吃些酸味水果,其中含有的鞣酸、膳食纖維等,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腸胃蠕動,幫助滋陰潤燥。
解辣飲品
酸梅湯、酸奶
這些飲品可以讓口腔迅速降溫、敏感度降低、沖淡味道。
更簡單的做法是:用橄欖油、香油、牛奶或啤酒漱一下口。
尤其是橄欖油等食用油更給力,因為辣椒素是脂溶性物質,口腔中的大部分辣椒素可以跟隨油脂“逃跑”。
需要提醒的是,酸辣美食並不適合所有人,患有胃潰瘍或胃食管反流、口腔潰瘍、哮喘、便秘、痔瘡、肛周疾病以及皮膚疾病的人,應少吃或不吃酸辣食物,以防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