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絕育,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每年絕育的貓咪,加起來可繞地球三圈。
很多鏟屎官都聽說,在貓咪進入手術室前,得和貓咪上演一場“悲情離別大戲”,這樣才不會讓貓咪記恨你…
這真的可靠嗎?
內容目錄
貓咪會因為被絕育而“記仇”嗎?
首先,貓咪知道自己被絕育了嗎?
獸醫Stefanie Schwartz認為公貓可能知道自身組織的缺失,有些公貓在舔舐自身的時候,可能發現蛋蛋好像沒了…
不過母貓絕育是摘除體內的部分組織,從外表上貓咪無法觀察到,可能連自身組織缺失也不知道。
而且對貓咪來說,大概率無法理解這部分組織是與生育能力掛鉤的,所以“絕育”這個概念在貓咪的世界裡並不存在。
那小貓咪會把你的所作所為記在小本本上嗎?
貓咪會記仇嗎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貓咪不會產生“記仇”這樣的情緒…
● 神經學上:
神經科學家Jaak Panksepp通過研究大鼠的神經學,來觀察大腦受到刺激後產生的影響。
更具體地講,他研究了許多動物大腦中都有的杏仁核和下丘腦,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所有哺乳動物都有七種基本情緒,分別是:探索(seeking)、憤怒(rage)、恐懼(fear)、慾望(lust)、照料(care)、恐慌/傷心(panic/grief)和遊戲(play)。
而這其中不包含“記仇”。
● 行為學上:
2018年也有研究驗證了“貓咪不會記仇”這個觀點。
研究中對測試了38隻貓咪,分別對牠們進行了寬鬆的保定和強行保定,測試時長2分鐘。
最後發現,貓咪更討厭被強行保定,但貓咪不會因為有這個經歷,而避開保定的場所和人員。
簡單地說,不會因為被保定2分鐘就對醫院和醫生“記仇”。
如果貓咪不會記仇,那牠出現的一些行為該如何解釋呢?
比如做手術後,一見到醫生就開始“哈人”…
為什麼貓咪會出現“報復行為”呢?
這些所謂的“報復行為”,其實是在表達貓咪自身的焦慮、不安和保護自身的需求。
上面提到的哈人,可能是因為貓咪的腦海中把疼痛感和醫生相關聯,所以為了保護自己不再次遭受痛苦,提前警告“假想敵”。
還有在絕育後,有的人認為貓咪可能是出於報復心理/嫉妒,在房間裡亂尿。
實則不然,這可能是貓咪感覺身體有點變化的焦慮行為(比如多了外帶脖圈/手術服)…
既然貓咪根本就不會記仇,鏟屎官就完全沒有“發揮演技”的必要了,況且這場加戲可能還會給貓咪帶來傷害:
絕育前演戲會給貓咪帶來什麼?
對貓咪來說,陌生的環境、陌生的氣息、鏟屎官陌生的表現,無一不會給牠帶來緊張感…
同時鏟屎官在“演戲”中,對醫院、醫生“排斥”的態度、外放的情緒也會傳遞給貓咪,影響貓咪的情緒,使貓咪更易表現出焦慮/壓力行為。
有研究證實,貓咪會參考主人的態度,對待新事物。
如果主人表現出負面情緒,貓咪在面對新事物時,會更高頻次地看向主人,尋求安全感。
去絕育時,還沒出門,被你強行裝進貓包/航空箱裡的時候,貓咪就開始緊張。
從出門開始,貓咪就踏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再經過車上的顛簸,貓咪說不定還會有點暈車,緊張程度+1。
再經過一系列體檢,貓咪緊張程度快接近臨界點了。
這個時候,你開始和醫生拉扯,大量的負面情緒向貓咪輸出…
由於貓咪無法理解
你的負面情緒
是“表演”出來的…
所以,當你掏心掏肺地上演悲情大戲時,傳遞給貓咪的只有害怕、緊張、恐懼、焦慮,嚴重地甚至會讓貓咪產生應激反應。
在此呼籲,不要在貓咪絕育手術前演戲,沒有好處,只有壞處!
那鏟屎官在貓咪絕育前應該做些什麼呢?
絕育前的正確對待方式
戲,還是得演一演!
不過這裡的演戲,更多地是放平心態,克制自己的緊張情緒,把絕育手術當成一件稀疏平常的事。
▌注意自己的情緒管理
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裡,小貓咪最熟悉的就是鏟屎官了,牠需要你有穩定的情緒來安撫牠。
▌注意貓咪的情緒管理
提前在貓包裡噴灑費力威情緒舒緩噴劑;還可以與醫生溝通,看是否可以提前吃加巴噴丁這類抗焦慮藥物,減小貓咪的恐懼反應。
檢查時陪伴在貓咪周圍等,幫助貓咪緩和緊張的情緒。
▌提前預約手術的醫生和時間
有時候貓咪的緊張情緒是在等待中累積的,提前預約時間,可以方便鏟屎官卡點到達,避免貓咪等待太久。
▌到醫院後,不要敞開航空箱/貓包
封閉的航空箱/貓包可以給貓咪一定的安全感,加一個毯子還能幫助隔絕外界的氣息。
最好不要讓陌生動物接近貓咪,自己也不要在醫院裡到處走動,這樣會可以適當減少貓咪接觸到的陌生氣息,減小貓咪的不安。
所以各位鏟屎官,演戲是可以的,不過別拿錯了腳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