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抑鬱症,飲食營養也有幫助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有關抑鬱症的醫學、營養知識。

早期發現很重要

對很多疾病來說,早點發現都是很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抑鬱症會有或輕或重的情緒問題,比如情緒低落、對幾乎所有事情缺乏興趣、總覺得疲勞等。

但除了患者自己或極為親近的家人,其他人並不容易察覺。甚至有時就連患者本人都沒有意識到情緒出了問題。

下面3 個是相對客觀且容易觀察到的症狀表現

1

體重降低或增加

體重其實是一個比較客觀且明顯的指標。如果你半年不明原因體重下降或增加超過5%,最好去排查一下[1,2]。

這裡要特別提醒下大家,體重增加也可能跟抑鬱相關。不要因為刻板印象,忽視了體重增加這個症狀表現。

體重變化有可能是消化系統和甲狀腺系統的問題,比如腹瀉、便秘、甲亢、甲減等,但有時也可能跟抑鬱症有關。在排除一些生理性疾病及用藥問題後,可以考慮一下是不是心理情緒出了問題。

尤其是女性,她們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鬱症,再加上特定生理時期激素(月經期、懷孕期間及產後)波動,這個情況就會比較嚴重[1,2]。

2

食慾降低、增加都算

長期的食慾變化,也可能是抑鬱症的症狀表現,食慾增加食慾下降都算[1,2]。

另外,有些人可能已經確診接受藥物治療,有些抗抑鬱藥物也是會影響食慾的。

如果食慾問題特別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醫生可能會考慮換藥或開具一些緩解症狀的藥物。

如果不那麼嚴重,那就要多注意生活方式上的調整,多選擇一些清淡開胃的飲食,注意壓力管理。

3

睡眠過多或失眠

睡眠過多,或失眠(入睡困難,睡著後反复覺醒)也是抑鬱症的症狀表現之一[1,2]。

3個常見錯誤認知要避免

1

看症狀,也要看持續時間

早期發現很重要,但也不能草木皆兵,有點情緒低落就自我診斷抑鬱症。

抑鬱症有不同分型,每一種又有不同的嚴重程度,診斷標準並不完全一樣。但都會對症狀和持續時間有要求

像重度抑鬱症,除了要具備相應的症狀表現,持續時間也是一項關鍵指標,要2週內幾乎每天都存在[1]。

但如果你的症狀不足兩週但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甚至出現反复的自殺念頭,那我覺得就沒必要死等時限了,盡快就醫尋求幫助比較好。

2

抑鬱症不分年齡

很多人覺得抑鬱症是個中青年病,這個人群壓力比較大。兒童、老人都沒什麼壓力,不會得抑鬱症。

但,抑鬱症不分年齡。我就听說或遇到過身邊孩子老人得抑鬱症的情況。

大家要有這個意識,該看病看病,也不要諱疾忌醫。

3

該吃藥就得吃藥

不同程度的抑鬱症治療方案也不一樣。

比如季節性抑鬱,那可能光療、心理治療、運動、曬太陽、飲食、社交支持等等就能很好地緩解症狀,恢復正常健康的情緒。

醫生判斷應該吃藥治療的,該吃藥得吃藥

我碩士時有精神病學這門課,授課醫生反復強調該吃藥一定要吃藥,這點我印象非常深刻。

飲食營養也有幫助

無論是否吃藥,改變生活方式都是很重要的,特別是飲食模式的調整。

1

對情緒有正面影響的飲食

在飲食方面,我建議大家可以採用一個健康均衡的飲食模式,例如地中海飲食,多吃全穀物、蔬菜、水果、豆類、堅果,肉類以白肉為主,紅肉限量,精製糖、加工肉類、油炸食品基本不吃。

這種飲食模式對於血糖控制有幫助,而血糖水平會影響大腦內的血清素的水平,影響情緒。

另外,蛋白質對神經遞質的代謝也有幫助,奶、魚、豆、禽肉都是比較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一項來自10個國家21項研究的薈萃分析發現,水果蔬菜全穀物橄欖油低脂乳製品和抗氧化劑吃得多,動物性食物吃得少,這樣的飲食模式明顯與抑鬱症的風險降低有關

而大量食用紅肉和/或加工肉、精製穀物、甜食、高脂肪乳製品、黃油、土豆和高脂肪肉汁,水果和蔬菜吃得少,這樣的飲食模式與抑鬱症風險的增加有關[3]。

還有一項針對前瞻性研究的薈萃分析發現,健康飲食與抑鬱症風險降低26% 相關,證據等級為中級[4]。

2

腸道菌群別忘了

腦腸軸在維持大腦健康和調節壓力反應方面的作用,也別忘了。

腸道菌群是調節的重要工具。

因此,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植物性食物,適當吃一些酸奶等發酵類食物

這樣可以為腸道菌群提供“食物”、改善生存環境,讓它們在腸道更“快樂”地生活。

3

針對性補充營養素

有一些抗抑鬱的藥物可能會影響鈣的吸收,得注意補鈣。

另外,身體中維生素D的含量跟抑鬱也存在負相關的關係。

夏秋陽光好的時候,可以多曬曬太陽。冬春時,光照不充足,皮膚合成的維生素D 較少,可以吃一些維生素D 補充劑。

另外,有些人可能有缺鐵性貧血,這也會加重疲勞的症狀,要注意補鐵、糾正貧血。

緩解壓力:試試這4個方法

壓力本身就可能是抑鬱症的一個誘因

現代社會大家面對的壓力都比較大,腎上腺素皮質醇釋放會增加,這雖然能增強大腦及身體組織代謝速度,同時也會提升血糖、血壓水平降低消化系統效率。如果長期如此,就可能導致焦慮、注意力缺陷、消化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問題,睡眠質量下降、體重增加等。

因此,大家學會給自己減壓。

跟大家分享4個我覺得比較有用的解壓方法。

呼吸

當你覺得壓力大有點焦慮時,可以嘗試做做深呼吸

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放鬆自己,雙手放在身體兩側,手掌向上,腿部盡量伸直,開始緩慢地吸氣,並在心裡默念,從1到5,想像著把氣體吸到了你的腹部,再順其自然緩慢吐氣。

一般來說,堅持一到五分鐘,就能改善焦慮的狀態。

放鬆休息

“摸魚”是為了更高效的工作。

緊張工作的間歇,定時放鬆一下。暫時脫離當下的工作,聽一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看看自己收集的各種小玩意……給自己一個放鬆時刻。

任務管理

利用APP整理自己的日常工作,按照重要性、緊急性進行排序,每天清點一遍,選一個當下最應當完成的任務,專注去完成。

剩下的有些任務完成不了,就放心地把它們延到明天。每天晚上10點鐘之後,盡量不再工作,安排一些輕鬆的活動,早點休息。

適時斷網

花太多時間在社交網絡上,可能會加劇抑鬱和焦慮

你可以考慮一下,社交網絡對你是好是壞,要不要少刷刷微博、短視頻。

最後,祝大家和家人都能身心健康,愉快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