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又到了一個孩子咳嗽的高發季節,有一種病,很多小孩得了之後最初只是一點感冒症狀,後面越來越嚴重,而且持續時間很長,家長非常焦慮。
這種病很可能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毛細支氣管炎,前段時間,我們講了毛細支氣管炎霧化吸入的高階知識,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通過一個案例讓大家再熟悉一下這個疾病的特點,冬天很長,有備無患啊,下面開始學習。
以下正文:
有一種病毒,幾乎所有人在2歲前都感染過。
第一次感染的時候就是支氣管炎或肺炎,感染後,體內就有較高的特異性抗體滴度,但是也不能防止再感染。後續再感染,就會越來越輕,可能就表現為支氣管炎,或者就是輕微的感冒。
由於缺乏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的藥物,每年消耗大量的醫療衛生資源,對社會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負擔。現在這個季節正是它的活躍期,我們該怎麼防範呢?請大家先和我一起來學習一個我多年前經手的案例。
孩子反覆咳嗽一個月
案例的主角是一個1歲的男寶康康。
第1天,康康出現了輕微的咳嗽,伴有少許的痰,媽媽線上問診了我,問診過程中我讓媽媽數了寶寶的呼吸,一分鐘呼吸30次,寶寶精神食慾都很好,就建議先按照上呼吸道感染觀察看看。
第3天,康康媽聯繫我,說寶寶咳嗽加重了,並伴隨著出氣快,喘息的跡象,並發來寶寶喘息的視頻,看完後,我就建議趕緊線下面診,需要警惕毛細支氣管炎。
第4天,康康媽帶著康康來了線下看診,面診發現,寶寶的咳嗽確實很頻繁,伴有明顯的吼喘,但好在寶寶的精神非常好,活潑好動,呼吸次數36次/分,而且肺部可以聽得到明顯的哮鳴音。
我告訴媽媽,康康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導致的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特殊類型肺炎,可自愈,不需要常規使用抗生素、高滲鹽水霧化、孟魯司特、霧化拍背等;高峰在病程的3-8天,但咳嗽時間會持續2-3週。
目前孩子在病程的急性加重期,按照疾病發展的自然規律,近期可能會出現咳嗽、喘息加重表現。一定要關注寶寶的呼吸次數,如果1分鐘大於50次了,就需要帶寶寶就醫了,如果沒有,就居家觀察,保持聯繫。
第8天,康康媽再次問診,反饋寶寶咳嗽在好轉,但仍然伴有吼喘,呼吸一直維持在32-40次/分之間,寶寶精神食慾都不錯,睡眠差一些,媽媽就給寶寶噴了噴海鹽水,用吸鼻器幫寶寶吸了吸鼻涕,沒有用任何藥物。
第10天,康康媽帶孩子又去了線下複診,這時仍有吼喘和活動後氣促,呼吸38次/分,且肺部可以聽到哮鳴音,媽媽又擔心了,從生病到現在都2週多的時間了,通常2-3週的病程,寶寶怎麼還沒有好轉,所以,又來詢問我的意見。
寶寶2-3週都沒有好,就需要考慮更多的、更少見的問題了,比如嬰幼兒哮喘、氣道異物、血管畸形等等。我給媽媽分析了關於喘息的常見原因、少見原因和一些罕見原因,我們一起做了排除,媽媽跟我和其他看診醫生共同決策,也傾向是毛細支氣管炎,決定再觀察一周,如果寶寶情況還不緩解,再考慮做CT等進一步檢查。
第23天,康康媽反饋寶寶的吼喘減少了。
第28天,康康媽高興的發來信息,說寶寶痊癒了。
整整4週,在康康媽的悉心觀察和細心照料,孩子順利的戰勝了毛細支氣管炎這個在嬰儿期最嚴重的(常見)疾病,除了海鹽水噴鼻,沒有用任何的藥物。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什麼特點?
上面這個案例,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引起小嬰兒毛細支氣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有多常見?今年在國際醫學頂級期刊《柳葉刀》上發表的一篇關於這個病毒的全球兒童疾病負擔的研究論文指出:
6月齡內嬰兒是下呼吸道感染疾病負擔最重的年齡群體,佔5歲以下兒童下呼吸道感染數的20%、下呼吸道感染數住院數的39%、下呼吸道感染數死亡的46%。
咱們國家是RSV感染最高發的國家之一。大家都對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有一定認識了,但在5歲以下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RSV超過流感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是造成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第1位的病毒病原,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症狀有咳嗽、流鼻涕和發燒,看起來很像普通感冒。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病毒只會導致這種輕微的,雖然令人討厭的症狀。然而,對一些嬰兒來說,感染RSV可能比普通感冒更危險。
呼吸道合胞病毒導致的毛細支氣管炎一開始就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非常迷惑家長和醫生,但隨著病程的進展,就會往肺炎發展。
這也是很多家長的質疑,第一次看診醫生說是上呼吸道感染,為啥2天后就是肺炎了,不用藥孩子越來越嚴重,而且孩子嚴重了醫生還是不用藥,如果能理解毛細支氣管炎的整個病程,或許家長也能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做。
毛細支氣管炎大致病程如下圖箭頭所示:
1-3天:上呼吸道症狀(咳嗽、流涕、噴嚏、發熱等)
3-6天:下呼吸道症狀(咳嗽加劇、吼喘、氣促、呼吸困難等)
6-8天:高峰期(氣促、呼吸困難、缺氧等)
8-14天:恢復期(咳嗽、吼喘)
完全好轉通常需要2-3週的時間,像康寶,雖然不算嚴重,但病程也歷經了4週。
對於毛細支氣管炎,重點的觀察就是數寶寶的呼吸次數:在寶寶安靜狀態下,鼻子不堵,不發燒的時候數小肚子的起伏。
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呼吸如果1分鐘大於50次,就需要警惕肺炎,就要考慮就醫住院或留觀,如果寶寶出現口唇發青、頻繁嘔吐、煩躁、易激惹、餵養量下降一半以上,小便量減少,也是需要立即就醫。
如果寶寶整個病程呼吸都沒有超過50次/分,就定期復診,與醫生保持密切隨訪,這樣有助於判斷寶寶病情的走向以及是否合併細菌或其他的感染,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感冒有什麼區別?如何預防?
最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和感冒的關係。
在第一次感染的時候,前3天就是感冒症狀,3天后就會發展成毛細支氣管炎這種特殊的肺炎,在第二次感染,可能就是輕微的支氣管炎,在幼儿期,可能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在成人,或許就是打個噴嚏,流流鼻涕。感冒通常也就1-2周病程。
當然,每個病毒感染,都會有輕有重,就像新冠病毒,嚴重的就是新冠肺炎,不嚴重的就是無症狀的感染者。
目前尚未開發出疫苗和有效的針對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藥物。國外有推薦早產兒(胎齡小<32週)、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和血流動力學異常的先心病患兒,在1歲內使用帕利珠單抗(說明:帕利珠單抗palivizumab可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目前未在國內上市)。
所以,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重在預防,秋冬季節呼吸道疾病高發,建議大家:
- 1. 家長們在接觸患兒前後用肥皂或消毒液清洗雙手。
- 2.避免讓孩子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如果負責看護的家長有感冒症狀,咳嗽或打噴嚏時需用手肘掩蓋口鼻處,或在家中戴口罩,勤洗手,開窗通風,並且清洗孩子經常接觸的物品表面(如擦洗門把手、玩具、水杯餐具等)。
- 3. 遠離煙草環境。
- 4. 純母乳喂養至少6個月,可有效減少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 5. 秋冬呼吸道感染高發季節,避免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減少交叉感染的機率(如商場、超市、室內游樂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