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年末起,偶爾有那麼幾個月,在我月經結束後大概5~8天,會有少量出血,一兩天后消失。每次出血量都不大,沒有對我造成什麼困擾。但我還是隱隱擔心有什麼問題,於是2019年先後去了兩家醫院的婦科就診。
在第一家醫院,醫生先是用擴陰器檢查,沒有發現異常,我又做了婦科彩超,仍是沒什麼問題。因為我月經一直非常規律,出血又總在排卵期,醫生考慮可能是排卵期出血,讓我多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後來在第二家醫院,我做了更詳細的檢查。其他檢查都沒有問題,只有婦科彩超顯示子宮內膜息肉。醫生看後,考慮到我比較年輕,發生內膜病變的可能性小,於是建議定期復查。
出血量突然變大
時間久了,我自己也沒太把這事兒放在心上,畢竟除了偶爾一點出血並沒有其他症狀。再加上醫院的號不好掛,打工人也不好意思總請假,我就這樣一直拖著,直到今年。
今年2月份,出血量突然變大了,出血時間也提前到了月經結束後的3~4天。但我心裡念叨著“老毛病了”,依然沒管它。到了5月份,連續幾個月的出血嚇到了男友,他堅持要我去醫院檢查。
於是6月份,我終於被催促著去了醫院。醫生看起來很有經驗,留著一頭短髮,講話又快又清晰,很是乾練。
聽我說完情況,醫生開了彩超,只不過不同於之前,這次是陰道超聲。醫生叮囑我月經結束後2~3天做,不需要憋尿。
彩超結果當天就出來了:宮腔內息肉樣病變,最大的一塊息肉1.5厘米×1厘米。
原本一直漫不經心的我直接被嚇懵。還真檢查出毛病了?子宮內膜息肉是個什麼東西?我子宮里長了一堆肉球?需要手術切掉嗎?
“子宮內膜息肉很常見,只是你的有點兒大。先吃藥一個月,看看效果,後續再決定是手術還是繼續吃藥。你年紀還小,我想盡量不做手術。” 醫生看過彩超,溫柔地安慰我。
看著冷靜又溫和的醫生,我沒那麼怕了,回家後乖乖吃藥,祈禱藥物能發揮作用。
一個月後,複查結果還是給了我當頭一擊。最大的息肉1.3厘米×0.9厘米,遠沒有達到藥物控制的目標值。醫生詢問過我的意見後,幫我預約了宮腔鏡手術。
住院的日子像按下了快進播放鍵
一眨眼就過去了
要做人生中第一次手術了,我意外地沒有很緊張。反而是陪著我的男友有點兒慌,一直緊緊握著我的手。
接下來就是等床位了,未知的等待總是很漫長。某天一大早,我突然莫名地害怕起來,於是給學醫的好友發了消息。她很快打電話過來,給我做了詳細的科普,並安撫我緊張的情緒。我懸著的心又落回了肚子裡。
後來我又在醫院官網發現了主治醫生的介紹:“……重點主持婦科宮腔鏡、腹腔鏡微創治療……成功完成婦產科手術上萬例……”看到這些,我更加放心了。
三週後,我終於接到了住院通知。
住院的日子就像按下了快進播放鍵,一眨眼就過去了。入院當天早上辦完住院手續,下午手術。手術全麻,睡一覺就結束了。第二天上午出院。能這麼快出院,想來是如醫生所判,並沒有什麼其他問題。
手術完當天晚上我已經能下床走動,在醫院護工的攙扶下像毛毛蟲一樣緩緩蠕動在住院部的走廊上;第二天男友來接我出院時,我可以一個人從病房緩緩走到婦產科住院部門口;術後一周,我已經完全放飛,在家裡像個大扑棱蛾子一樣到處亂躥了。
很快,我拿到了病理檢查的結果:子宮內膜息肉。這個已經有點熟悉了的名字。
從檢查出問題到做完手術,3個多月的時間一晃而過,我已經基本恢復健康。想來息肉是一點一點慢慢長大,從一開始的藏而不見到後來的露出端倪。這次經歷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有症狀就要積極去醫院,不要怕做檢查,病情是會發展的。相信醫生相信科學!
醫生點評
子宮內膜息肉是局部子宮內膜組織過度增生形成的贅生物,可發生在宮腔的任何部位。子宮內膜息肉可以單發或多發,可以有蒂或無蒂,直徑從幾毫米至幾厘米不等,組織學上由間質、厚壁血管及子宮內膜腺體組成。子宮內膜息肉多為良性,但在一些高危人群中可能發生惡變。
子宮內膜息肉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激素變化等。此外,圍絕經期、肥胖、高血壓、應用他莫昔芬是其發生的危險因素。
單發、較小的子宮內膜息肉可無症狀,僅在超聲檢查等時發現。有些患者則像文中作者一樣,一開始出現經間期的少量出血,之後又隨著息肉的增大出血量增加。除了經間期出血,子宮內膜息肉還可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不規則出血或不孕;出血量大或長期出血,還可導致貧血;若息肉較大或突入頸管,則容易繼發感染、壞死,出現惡臭的血性分泌物。
作者提到的擴陰器是常用的婦產科工具,由上下兩葉組成,在體格檢查和手術中都有應用。通過擴張陰道,醫生可以更直觀地看到陰道、宮頸的異常;在手術中使用,可幫助暴露視野,方便操作。在檢查時,可以通過深呼吸、盡量放鬆盆底和臀部肌肉,配合醫生操作,以減輕不適感。
此外,作者提到的經陰道超聲是婦產科常用的檢查手段,不同於經腹超聲需要憋尿,因此更為便捷,能對盆腔以及宮腔內較為隱匿的地方進行更細緻的檢查,可初步區分子宮內膜息肉和其他佔位性病變。宮腔鏡檢查可在直視下觀察宮腔內情況,還可取組織做病理檢查;病理檢查則可對子宮內膜息肉進行確診。
子宮內膜息肉的治療,主要是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對於直徑<1厘米的無症狀息肉,有消退的可能,可觀察隨診。激素類藥物可能緩解症狀,或在一定程度上使息肉體積縮小。
對於息肉體積較大、有症狀的病人,可行宮腔鏡手術摘除息肉,也可進行刮宮刮除息肉,但盲刮容易遺漏。對於有生育要求的病人,建議手術後再試孕。對於無生育要求、伴有息肉不典型增生或惡變的病人,可考慮切除子宮。
子宮內膜息肉容易復發,多發息肉的複發率較高,因此建議術後聯合藥物輔助治療。目前術後藥物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如孕激素、複方口服避孕藥、抗孕激素類藥物、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等。具體使用何種藥物,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