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有抑鬱症?抑鬱發作、前兆、症狀、治療,給你解答!

抑鬱症可說是二十一世紀的健康殺手,甚至造成人類失能的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球共有超過3.5億人罹患憂鬱症,而根據統計2017年有在服用醫生處方抗抑鬱藥物的人數達133萬人,這是有就醫領藥的紀錄,實際上根據研究數據提到抑鬱症的盛行率約佔總人口數8.9%,就是說大約有200萬人符合抑鬱症狀,但因為抑鬱症的污名化嚴重,許多人不願被貼上標籤承認自己生病,因此從未尋求治療。

什麼是抑鬱症?抑鬱症的定義是?

抑鬱症是一種精神官能症,對人事物失去興趣甚至感到悲傷,且持續一段時間,初期不容易被發現。憂鬱症和單純情緒不好是不一樣的,多數人不會再難過低潮的情緒持續太久,但憂鬱症會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於人的感受、行為和思考都會造成影響,嚴重的會造成身體機能問題,影響正常的起居生活、睡眠和工作。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共有9個症狀,其中只要有5個症狀持續超過兩週,且大部分時間都有達到標準,就要小心得到憂鬱症,症狀包括:

1.憂鬱情緒:快樂不起來、煩躁、鬱悶

2.興趣與喜樂減少:提不起興趣

3.體重下降(或增加)或食慾下降(或增加)

4.失眠(或嗜睡):難入睡或整天想睡

5.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思考動作變緩慢

6.疲累失去活力:整天想躺床、體力變差

7.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覺得活著沒意思、自責難過,都是負面的想法

8.無法專注、無法決斷:腦筋變鈍、矛盾猶豫、無法專心

9.反复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劃

如果你有以上5個症狀以上且維持一段時間就要多加註意自己的情緒健康,正向面對積極改善。

導致抑鬱症的原因

臨床研究分析會造成抑鬱症的原因,大致可分為生理因素、基因遺傳和心理因素,且會多重因素同時存在誘發產生抑鬱症。

  1. 基因遺傳:家族性精神病史
  2. 生理因素:腦內傳導物質傳導異常、內分泌異常和大腦結構改變、女性荷爾蒙等
  3. 後天生活因素:生活壓力、不良飲食習慣、錯誤認知、疾病導致等

研究發現罹患抑鬱症的患者有將近40%有家族遺傳。而在生理因素中最被研究學者討論的是神經傳導物質,且許多憂鬱症用藥也是循著這些機制在輔助抑鬱症的治療,如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在憂鬱症情緒控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此外女性罹患抑鬱症的比率將近是男性的兩倍,且在女性生育年齡(15-49歲)是罹患抑鬱症的高峰,研究認為女性荷爾蒙是影響罹患抑鬱症的風險因素之一。而有趣的是研究發現不良的飲食習慣,像是飲食中缺乏Omega3脂肪酸的攝取或是Omega3脂肪酸和Omega6脂肪酸攝取比例不平衡都會增加罹患抑鬱症的風險。生活壓力更是會讓人不堪負荷導致抑鬱傾向的原因之一。

8大抑鬱症前兆?有哪些症狀?

罹患抑鬱症其實都有些前兆和警訊可依循,但患有憂抑鬱症的人往往會自認是壓力所造成,會否認、輕忽自己的症狀,不一定會有自覺前往求助醫生或旁人,因此需要靠周遭親友的協助幫忙觀察,多一份留意可以遺憾的發生。

抑鬱症8大前兆

1.持續悲傷且在一天之中持續時間長

2.情緒易怒、異常焦慮或情緒極端變化

3.對過往喜好的人事物都無感受且失去興趣

4.失眠或是睡眠品質差

5.體重減輕或上升

6.精神不集中、疲累無活力、注意力減退

7.對生活有無助感,對事情發展悲觀

8.有尋短或是反復有死亡的念頭

如何知道自己罹患了抑鬱症?抑鬱症的自我檢測

利用病患健康問卷來協同其他方式幫助評估罹患抑鬱症的風險,這個簡易量表可以提供大家做為自我評估,如果懷疑有抑鬱症傾向請立就醫諮詢醫生:

有抑鬱症前兆該怎麼辦?

如果是短期的心情不適或低落,可以主動找朋友和師長聊聊,可以用周遭的人際溝通交流抒發壓力,為情緒找一個出口減輕負擔,或是適量的運動和從事放鬆的活動還放鬆緊張的情緒。但倘若心理或生理已經超出自我的負荷,甚至逐漸失控,影響到正常生活,像是無法工作、無法學習甚至與家庭關係緊張,且時間長達兩個月以上,或是出現輕生的傾向就建議要就醫治療。

治療抑鬱症的多種方法幫助抑鬱症患者走出來

治療抑鬱症在醫學治療上的目標是改善大腦調節情緒的能力,常會使用藥物作為治療的手段,常見的抗抑鬱藥物大約分為四類,分別是三環抗鬱劑、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製劑、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劑以及其他類,藥物大多作用為增加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服藥時間約3-4週才有明顯成效,通常需持續服用至少3-6個月,而抗抑鬱症藥物副作用多且每個患者反應不一,所以建議患者服藥切勿自行亂停藥,須遵照醫生指示,免得未達效果又容易復發。

心理治療、電療、運動也會和藥物治療並用,醫生會針對不同程度抑鬱症患者做調配。研究指出心理治療可以有效治療抑鬱症輕症患者,比起藥物治療具有更持久的作用,且多數病患會優先選擇心理治療的方式,心理治療在不同族群的應用性也較彈性也較廣。運動在臨床中也發現可以刺激腦部生化反應途徑,可以重新整合被抑鬱症干擾的神經元結構,可以輔助抑鬱症患者治療的有效方式。

抑鬱症患者治療之路相當漫長,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心理照顧也是需要重視的一環,親友的陪伴也很重要,唯有全方面的照護才能防止憾事發生。

可以如何預防抑鬱症?

預防抑鬱症的方式可以全方面的,除了實質上的治療,有些國家政府會與在地合作,在社區裡篩選高風險族群,先做好的防護網機制,給予高危險家庭適時的關懷對預防抑鬱症也是有幫助的。有許多研究發現生活方式和抑鬱症罹患是十分有關係的,此外研究提出除了心理和用藥等常規做法,因抑鬱症成因相當複雜也多變,所以建議改變生活型態,像是適時紓壓給予適度休息,遠離促發抑鬱症環境,以及生活環境的調整也有助於預防抑鬱症發生或抑制病情加重。

先前提到營養素缺乏不均衡也會導致抑鬱症發生,因此提供以下5個重要的飲食建議來預防憂鬱症的發生:

1.飲食組成可以參考地中海飲食、挪威飲食和日式飲食

2.增加蔬果、豆類、全穀類和堅果種子的攝取

3.增加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攝取

4.以對健康有益食物取代垃圾食物

5.限制加工食物的攝取,像是甜食和烘焙精緻食品

Omega3脂肪酸,主要是Omega3脂肪酸中的EPA和DHA在臨床中發現有抗抑鬱的功能,其機制包含抑制抑鬱症大腦發炎反應。在收集26篇相關研究後分析,發現高EPA含量比例要大於60%對於抗抑鬱的作用最為顯著,也有研究分析一天攝取到2200毫克的EPA和DHA,EPA濃度大於60%的組別對於原發性抑鬱症的輔助,相較EPA濃度小於60%的組別效果顯著較佳。

抑鬱症是非常難治療且原因也非常複雜的疾病,所消耗的社會資源其實相當大,而在現在處於高壓生活快速的社會,你我都有可能會面臨抑鬱症的威脅,因此正視自我的心理變化和培養出不同的生活重心,可以分散情緒被綁架的風險,適時的關心周遭親友也有助於他們遠離抑鬱症的困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