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是出了名的性格謹慎,容易應激…
而且一旦受驚嚇,哄的方式不對,反而會越來越氣…
如果強行抱抱安慰,甚至適得其反。
那已經受驚嚇的貓咪,該怎麼安慰才是正確做法呢?
01
內容目錄
快速識別出貓咪情緒
同樣是受驚嚇,有的貓咪立刻發出“嘶”、“哈”這種明顯的警告;也有的貓咪會更膽小到一動不動;還有的貓咪是緩緩才有反饋的…
所以,要先通過貓咪的行為表現,識別出牠的情緒:
有些很容易觀察的身體語言和行為
l 瞳孔放大
l 耳朵轉向側邊或飛機耳
l 拱背、炸毛和側身站立
l 將尾巴貼在自己身側,或藏在身下
l 鼻尖和耳尖發紅發熱,爪墊出汗
l 嚎叫(部分發出“嘶”、“哈”聲)
l 蜷縮在角落,逃跑或一直躲起來
l 過度舔毛
l 突然抓、咬,攻擊性上升
l 亂尿
也可能有不易分辨的行為
l凍結反應(freeze response),處於極度害怕的狀態下的貓咪,可能會“凍住”,像雕像一樣對周圍的一切沒有反應。
如何判斷貓咪是懶得動還是凍結反應?
首先是看坐姿,和肌肉的緊張程度(特別是後肢和背部)。
其次可以給貓咪一些視覺刺激或嗅覺刺激,例如用逗貓棒在牠面前揮舞,或者放點貓咪愛吃的零食在牠旁邊…然後觀察貓咪的視線是否會隨之移動。
凍結反應的貓咪,是會害怕到連眼神都一動不動的。
長期受驚嚇還可能觀察到…
貓咪如果長期處於受驚嚇或緊張狀態下,會影響整體健康。表現出:
l 胃腸道功能紊亂,出現嘔吐、軟便
l 皮膚受損,表現出毛髮粗糙、髒亂
l 泌尿系統異常,出現亂尿、尿淋瀝、尿閉
02
如何安撫受驚貓咪 不要製止貓咪的行為
在貓咪受驚嚇的當下,盡量不要直接去干預貓咪的行為,也不要追逐貓咪。
有的貓咪被壓抑的情緒,需要通過嚎叫、抓咬(空氣)去紓解,此時不要試圖去抓住或保定貓咪,否則受傷的可能是鏟屎官。
尊重貓咪的空間
給貓咪指定一個較小的貓咪友好空間,在裡面放上牠的食物、水、玩具、貓抓板和貓砂盆。
鏟屎官可以陪在房間內,但不要限制貓咪的行動,也不要強迫貓咪與自己互動,把選擇權交給貓咪。
引導貓咪把注意力挪開
例如把貓咪最喜歡的零食,放在牠能聞到的地方;
把一些玩具放在房間裡,可以讓玩具動起來,吸引貓咪注意力,但不要“懟臉”;
放置一些木天蓼、貓薄荷,為貓咪做好嗅覺的豐容。
和貓咪拉開一些距離
SLOBLY技巧(SLOw BLink and Yawn)
緩慢眨眼是貓界友好的打招呼方式,且研究發現,當人類以緩慢頻率對貓咪眨眼時,貓咪是能夠理解,並給予友好回應的。
打哈欠是另一種表達“我沒有威脅哦”的方式。不過因為要張開“血盆大口”,所以打哈欠時最好不要直勾勾地盯著貓咪。
很多時候,“預防”比後續“彌補”反而更重要也更容易:
03
防止貓咪受驚才是最重要的
為貓咪創造一個放鬆的環境,盡可能避免突發事件給貓咪帶來的衝擊…
2018 年英國一項對貓主人的調查中,統計了貓最害怕的事物的排名。
在受訪者中,超過一半的貓主人表示他們的貓害怕吸塵器,35%的貓害怕不熟悉的人。
針對以上風險因素,舉幾個例子:
場景一:用吸塵器
① 如果你要使用吸塵器,請一定先在距離貓咪最遠的房間打開它。
② 逐漸接近時,給貓咪留下逃跑空間。
③ 但如果貓咪藏在櫃子或牆角,你靠近它卻不跑開。可能並不是找到了安全壁壘,而是覺得自己被“堵”在房間一角,無處可逃了,這樣其實會加深貓咪的恐懼感。這時應該關閉吸塵器,等待或幫助貓咪轉移到別的房間之後,再打開吸塵器繼續工作。
④ 如果貓咪適應良好,給一些小獎勵。
場景二:朋友到家裡來玩時
① 提供藏身之處,給貓咪一個單獨有水和貓砂盆的空間,這個空間可以是臥室、書房等,只要能讓牠可以遠離嘈雜的環境就行。
② 若不能提供單獨的空間,可以在家的角落安置足夠高度的貓爬架。
③ 對於不那麼社恐的貓咪,可以通過多次短暫的接觸進行氣味交換,讓貓咪逐漸熟悉朋友的味道;在短暫接觸期間,借助零食、玩具輔助,讓熟悉過程更放鬆。
場景三:乘車、去醫院外出
① 先花時間讓貓咪接受航空箱,在航空箱內休息。
② 外出前,帶一些有貓咪熟悉氣味的東西,並在航空箱內噴費洛蒙信息素,輔助貓咪舒緩情緒。
③ 路途中,可以用毛巾遮擋航空箱,減少陌生視覺、噪音、氣味對貓咪的刺激,若需要乘車,盡量保持行車平穩。
④ 在候診或等待檢查結果的時候,盡量去清淨一點的地方,並把貓咪放在容器內抱在懷裡,不要離開它去“招貓逗狗”。
為了更好的生存,貓咪進化出了卓越的聽力,敏銳的嗅覺,以及時刻保持警惕的性格。
但這也讓貓咪在我們嘈雜和不可預測的世界中,更容易感到不安和恐懼。
鏟屎官除了可以儘早給貓咪進行社會化訓練,帶貓咪多長長見識,減少貓咪被嚇到的可能性…也要在貓咪受到驚嚇後,多一些包容和耐心,陪伴牠們,幫助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