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星龜、緬甸星龜、斯里蘭卡星龜的分別

如何分別星龜?星龜3大種,印度星龜、緬甸星龜、斯里蘭卡星龜

最簡單的區分方法可以用市場定價來分

以10CM以內的龜來算

最便直的是印度星龜

中價的是緬甸星龜

最貴的是斯里蘭卡星龜

當然我們是一群愛好學習的陸龜愛好者

當然不能那麼的膚淺

再稍微深入一點去分辨各類星龜

如何分別星龜

印度星龜

Indian star tortoise-印度星龜

拉丁學名:Geochelone elegans,英文名:Indian star tortoise,俗名:印度星斑陸龜,分佈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地。

🐢體形特徵在背甲各盾板中出現放射狀星形花紋。一枚盾板中有8條以上的線,但在幼體中數目就較少,在腹甲部分也有同樣的花紋。

緬甸星龜

Burmese-star-tortoise-緬甸星龜

俗名別名粗紋星龜、六紋星龜,英文名Burmese star tortoise,拉丁學名Geochelone platynota。地理分佈在緬甸。

🐢體形特徵:在最大體長的比較上,緬甸星龜與印度星龜相差無幾,而且二者都以雌龜的體型較大。一般成熟雌龜的背甲總長為26~30厘米,而雄龜的背甲則在15~18厘米左右。

斯里蘭卡星龜

Star tortoise-斯里蘭卡星龜

英文名Star tortoise,拉丁學名Geochelone elegans,分佈於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地。

🐢體形特徵:斯里蘭卡星龜也是像龜科(Geochelone)中最小的種類。


星龜小知識

indian star tortoise-印度星龜
  • 它們與豹龜竟然是近親
  • 花紋的粗細又可分為印度星龜與斯里蘭卡星龜。前者星紋線條較細且頭尾粗細相同;後者線條較粗且末端會放大
  • 米字星紋在原產地屬保護色,置身乾草叢中的星龜很難讓掠食動物發現
  • 它的名稱就是由它背甲上每一個鱗甲都有一個星星圖案而得
  • 一枚盾板中有8條以上的線,但在幼體中數目就較少,在腹甲部分也有同樣的花紋
  • 它棒狀的四肢為典型陸龜四肢,故有相當多的時間在爬行與挖掘
  • 成龜背甲的正常凸起十分明顯,與一般的隆背略有不同。
  • 體長30~38公分
  • 本種雌龜遠大於雄龜

 緬甸星龜、印度星龜和斯里蘭卡星龜(以下簡稱緬星、印星和斯星)三種星龜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印度星龜、緬甸星龜、斯里蘭卡星龜的分別

主要區別

  1. 背甲盾片間的白色連接線:緬星有;印星和斯星無。
  2. 背甲上輻射紋路:緬星6條;印星8條以上(幼體少一點);斯星7~8條。
  3. 背甲輻射紋路排列:緬星較規則,紋路互相無縫連接;印星和斯星輻射紋都是排列亂,互相獨立,紋路不連接。
  4. 背甲輻射紋路粗細:緬星和印星均一致;斯星由細到粗放射,背甲邊緣泛白。
  5. 腹甲輻射紋:緬星無,腹甲有黑斑;印星腹甲黑底,有輻射紋,但亂;斯星黑底,有輻射紋,亂。
  6. 頭部黑點:緬星頭部似黃色,無黑點;印星黑點多;斯星黑點少。
  7. 背甲中部縱紋:緬星無;印星有一條縱紋,斯星也有一條縱紋。 

印星與緬星的分辨

背甲

印度星龜與緬甸星龜背甲的分別

我們一起看下星龜中間

  • 印星的背甲中間有一條貫穿整個背甲的放射紋的
  • 緬星的背甲上是沒有這條放射紋的

腹部

再來我們看下星龜的腹部

印度星龜與緬甸星龜腹部的分別

我們比較來看

  • 印星的腹甲是有放射紋的
  • 緬星的腹甲是成塊狀的

而腹甲是比較明確區分兩者關係的

頭部和腳部

印度星龜與緬甸星龜頭部和腳部的分別
  • 印星頭部和腳部會有黑點
  • 緬星的頭部和腳部是沒有黑點的

特點歸納

緬星與印星的最大區別是

  • 印星背部中部有無縱紋,而緬星是是無此縱紋
  • 印星輻射紋一般8條,末端不能互連,故排列亂,而緬星背甲上的輻射紋一般6條,清晰,輻射紋末端互連
  • 印星腹部有輻射紋,緬星腹部無輻射紋
  • 印星的腹甲則是和背甲相似,也有黑色的放射狀花紋,而緬星的腹甲多呈淡雅的鵝黃色,其上則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
  • 有些報告則指出,緬甸星龜的殼甲形態較為狹長,並且背甲殼面的刻紋不如印度星龜般明顯

斯星與印星的最大區別是

輻射紋由細到粗放射的是斯星,這也是斯星最重要的特徵之一,而印星輻射紋粗細一致;

斯星背甲邊緣泛白,且斯星頭部黑點少,印星黑點多,斯星是印星的分支,但國際上不承認其為亞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