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鏡檢查前要注意飲食!45歲後做檢查,患大腸癌風險下降50%!

如果問有哪項檢查是很多人從內心表示拒絕的,大腸鏡檢查一定榜上有名。

50歲以上人群接受大腸鏡檢查的不足15%。

有些人對大腸鏡帶來的不適感心有餘悸,不想承受痛苦;有些人嫌麻煩,明知自己腸胃有問題,總是一拖再拖。

45歲後,最好人人都做大腸鏡

近期,斯坦福大學團隊根據美國佛羅里達州600萬餘名居民的研究數據,發現了提早進行結大腸鏡檢查的作用。

研究表明,與45~49歲不接受結大腸鏡檢查相比,在這段時間內接受大腸鏡檢查,與大腸癌發病風險相對下降50%有關。

45~49歲和50~54歲人群的結直腸癌具體發病數、發病率情況

研究認為,結腸鏡檢查的起始時間或應從50歲下調至45歲。

根據新版2020全球癌症統計報告,受到肥胖、飲食模式、生活方式等因素影響,50歲以下大腸癌的發病率正在多個國家快速上升。

美國胃腸病學院(ACG)發布的2021版大腸癌篩查指南提出,大腸癌普通風險人群應從45~49歲開始篩查

大腸鏡“年輕化”也是大勢所趨。

大腸鏡檢查到底有什麼用?

大腸鏡是內窺鏡的一種,又叫電子纖維結腸鏡,是一支細長可彎曲的纖維軟管,直徑約1厘米,前端裝有一個帶冷光源的高清攝影頭。

檢測時,大腸鏡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可讓醫生直觀看到腸道內部情況,圖像動態地呈現於屏幕上,把病變部位看得清清楚楚。

檢查時體檢者取側臥位,雙膝屈曲,整個過程大約20分鐘。

大腸鏡檢查時,醫生可以清晰地觀察肛管、直腸、乙狀結腸、結腸、迴盲部黏膜狀態,而且可以進行活體病理學和細胞學檢查。

這有助於診斷腸炎、腸結核、腸息肉、腺瘤、大腸癌等40餘種疾病。

大腸鏡檢查往往能在腫瘤症狀出現之前就早期發現,能幫助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任何影像檢查,包括X-Ray和先進的CT、MRI、PET等,都比不上直觀的肉眼觀測。

大腸鏡既是大腸癌的篩查手段,又是其確診的“金標準”。

大腸癌早期症狀既不明顯也不典型,容易漏診。同時,大腸癌又是一種早期發現治愈率高的癌症。

結直腸腫瘤從良性發展到惡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如能早期發現、手術切除,治愈率可達90%以上。

目前推薦的結腸鏡篩查10年間隔是安全的。如果初期的檢查質量能夠得到保證,間隔期還可以適當延長。

大腸鏡檢查痛嗎?

一個大腸鏡的檢查順利的話,10分鐘搞定,是從肛門進入,和胃鏡完全不同。

過程中,醫生通過一定的操作技巧,進鏡約80cm左右,觀察1.5米作用的大腸。

由於大腸的幾個固定的生理彎曲較大,可能有些患者在檢查過程中出現腹脹不適之外,一般很少出現劇烈腹痛,停止檢查。

也有所謂的“無痛”大腸鏡,是在麻醉狀態下,完成的大腸鏡檢查。

採用的是一種新的無痛技術,使病人可在無痛狀態下完成整個檢查和治療過程。

具有無痛苦,舒適輕鬆:無痛苦感、無不適感,減輕了患者的恐懼心理,提高病人的耐受性。

哪些人最需要做大腸鏡?

原則上,年齡在40~74歲的居民都屬於大腸癌的篩查人群。

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即使沒有明顯不適或異常,也建議去做一次大腸鏡;如果家裡有患腸癌的親屬,最好40歲甚至35歲就開始篩查。

高危人群

符合以下任何一項即為高危人群,應盡快進行大腸鏡篩查:

  • 一級親屬有大腸癌史;
  • 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 本人有腸道息肉史;

同時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者:

  • 慢性便秘(近2年來腹瀉累計持續超過3個月,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在1週以上)、
  • 慢性腹瀉(近2年來便秘每年在2個月以上)、
  • 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 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等

根據結果決定後續檢查頻率,高風險因素的人群應縮短大腸鏡篩查時間,高危人群每年應做一次。

需及時檢查人群

有下列情況的人,需及時到醫院做大腸鏡檢查:

  • 上腹疼痛伴有噁心、嘔吐等;
  • 原因不明的消瘦、貧血、出現黑便或柏油樣便;
  • X-Ray或CT、超音波檢查懷疑胃、食管、十二指腸形態改變或局部增厚等改變時;
  • 大腸癌術後患者,結直腸腺瘤、腺瘤樣增生的患者治療後定期復查1~2年一次。

大腸鏡檢查前後的注意事項

在做大腸鏡檢查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讓檢查結果準確無誤。

檢查日前一晚

體檢者檢查前飲食:

  • 禁食或只吃流質食物,如清湯、白糖水、蜂蜜水等;
  • 禁食乳製品,如牛奶、椰奶等;
  • 不吃高纖維蔬菜、水果,
  • 禁吃紅色或多籽的食物,如西瓜、番茄。

同時,要服用醫生開的瀉藥清洗腸道,服藥期間來回走動,輕揉腹部,加快排泄速度。

檢查前

大腸鏡檢查前,一般需要做傳染病篩查、心電圖。老年人及需鏡下治療者要檢查凝血功能,無痛大腸鏡要做麻醉評估。

檢查當日

攜帶病曆本及相關檢查化驗資料,尤其是既往大腸鏡報告及病理報告,以供醫生參考。

檢查結束後

建議24小時內不要開車,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如果選擇無痛大腸鏡,需要做好篩查降低風險。無痛腸鏡包括全身麻醉和鎮靜鎮痛大腸鏡,完善術前評估尤為重要。

患者需如實告知自己的病史、飲酒史等,以便判別是否存在發生嚴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事件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