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是怎麼做到抽煙者和不抽煙者和諧共處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日本的街頭巷尾,似乎沒看到過抽煙的人,沒去過日本的小伙伴,在日劇日影裡應該也有著同樣的發現。
19年的時候,我在日本工作,對於日本人抽煙這件事,有著難忘的感受。那時候,我在日本名古屋做旅遊接待,剛到日本,對一切都很陌生,再加上並不流利的日語,一開始的工作簡直可以用災難來形容。
公司中有兩位前輩,一個叫小林,人很有耐心且溫柔,在人群中很受歡迎。不過因為性格太好了,這樣的人總是不愁有人搭檔,我自然而然就由另一位叫堂本前輩帶了。
堂本桑,是位快到六十歲的老頭,頭髮花白了一半,處理事情十分麻利,我這種剛剛工作的小姑娘很不受他待見。
兩人的相處中總是有微妙的尷尬感,開始的時候我還為令人窒息的工作氛圍感到很不自由,後來突然“醒悟”合同是和公司籤的,就算我再笨,堂本也是炒不到我的後,徹底放平心態,甚至還主動去發現工作之餘的小樂趣打發無聊的時間。
發現堂本抽煙便是其中之一。我們的工作有時候是要在晚上18點-23點,中間的20點是我們的休息時間。堂本是部門中的“老大”,休息的指令也是由他發出,工作日的晚上他的一聲「きゅうけい——」(休息吧),彷彿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之後的半小時,大家會一起吃吃點心,喝喝冰咖啡。
而這個所有人一起休閒的時間,堂本從不加入其中。發完指令後他總是急匆匆地離開位置,一如他平時的工作風格。
而我對他的去向也從不向他本人或是其他同事詢問,不談及他人沒有談及過的話題,是我當時所知不多的日本處世哲學。
直到20年春節的那天晚上,我因為在異國他鄉不能回家過年,而且還要加班(那時已經連續工作了近二十天),情緒近乎崩潰,在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沒有和大家吃東西,一個人跑到天台去哭。
堂本就是那個時候出現的,他手裡夾著一根香煙,猩紅的火星在黑夜裡尤為明顯。我們事先都沒有預料到這裡會有第二個的人出現,以致於我們這樣的意外遇見很是猝不及防。
我是真的沒有想到,原來這段時間他不和大家一起是為了吸煙,畢竟我沒有在公司的吸煙區、員工露天步行梯的轉角處見過他的身影。
而且我跟在堂本身旁大半年,也沒有聞到到他身上有煙味,就挺神奇…
秉著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的心態,我擦了擦鼻涕後,說了句「ごめんなさい」(對不起)後瀟灑離場,原本壓抑的情緒因為這個小插曲揮散了不少。
不過之後,我再也沒有那半小時去過天台,畢竟在我看來,堂本沒有因為這段時間帶回來的煙味困擾到我,我也實在不應該打擾他用他的方式放鬆的時間。
初到日本工作的人或者旅客,比較搞不清的就是在哪裡能吸煙的問題。
住日本酒店的泰國人,不了解日本的規則,事先沒有預定能吸煙的房間,結果被幫忙鋪被子的服務人員發現入住者有吸煙的痕跡,一個內線電話舉報到前台,大半夜被迫卷行李換房間。
還有我的一位中國同事,他初到日本,在員工宿舍的房間裡抽煙,還沒有開窗通風,意外引得煙霧報警器作響,消息傳開後社長都親自過來詢問「大丈夫?」
聽到這些事,我總會啼笑皆非,畢竟國度不同,在日本還真得注意再注意。
具體來說,在日本:
1、嚴格意義上的公共場所全部禁煙(例如機場、車站、電影院、美術館等),但會盡量在這些地方設置密封隔離很好的吸煙室。對於絕大部分餐廳和店鋪來講,禁煙與否完全取決於店主。想賺煙民的錢還是非煙民的錢由店主自己選擇。
2、邊走邊抽不行,隨意站在馬路上抽也不行。一般會在便利店門口等地設置吸煙點。
3、新幹線(日本的高鐵)設有吸煙室,而且密封做的非常好。大部分車站的站台上也都有吸煙室。
4、大部分開在商場裡的餐廳酒吧咖啡廳都是禁煙的。開在街上的餐廳或者咖啡館,往往設有吸煙區和非吸煙區,隔離密封做得也很好。但那種老式昭和風的咖啡館,基本全都是可以抽煙的。
5、私人開的非連鎖居酒屋,燒鳥店,烤肉店,烤內臟店,屋台(類似於中國的小吃攤兒,一般賣關東煮和拉麵等等),幾乎都可以抽煙。不抽煙或者接受不了二手煙的人的人也不會來這樣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可以抽煙的燒鳥店,烤肉店可供非吸煙者選擇)
總之日本的控煙原則是:店家、吸煙者和非吸煙者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大家彼此互相尊重對方的選擇並儘量採取各種人性化的措施,盡量做到互不影響,不給對方添麻煩。煙民和非煙民可以各得其所,也不會對立甚至敵視。
對於這一點,我在日本的禁煙廣告上能完完全全感受到。
像日本JT公司(JAPAN TOBACCO INC),是世界第三大跨國煙草公司,也是日本唯一的煙草專賣公司,他們的廣告傳遞的就是比較正向的價值觀念。
“一品黃山,天高雲淡”的時代早已遠去,日本JT的廣告還能引起吸煙者和討厭煙味人群兩端好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它對青少年不吸煙的宣傳教育,和昭示吸煙純屬成年人的自主行為。
在JT的電視廣告採用淡綠色清新的畫面,大寫的JT兩個字母尤其突出,廣告傳播語「JT、ひとのときを思う。」(JT,為您的瞬間著想),作為辨識度很高的視覺形象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可傳播的各個角落:電視廣告、海報、網站等等。
雖然是經營煙草,但在CM(廣告)卻以人文關懷為重點。在JT的宣傳視頻中分了幾大段,每一段都有明確的主旨。
首先,大力宣傳吸煙要遵守的規定,成年人享受嗜好的前提,是尊重他人,所以吸煙也必須遵守規定。
換句話說,抽煙是你的權利,不吸你的二手煙、三手煙也是別人的權利。
因此吸煙與不吸煙人能和諧相處的方法,只有是雙方都相互尊重。自己的能量可能很小,但全社會共同努力,這樣的目標就會實現。
正如公司那句廣告寫道的那樣:雖只是每一小步,仍向著美好未來。
二手煙要是怕了,還能躲一躲,大不了離遠點就是了。
真正可怕的是三手煙,它好像是避無可避的存在,時刻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2012年2月開始,日本奈良縣生駒市政府從規定政府大樓內全面強制禁煙,吸煙人士若真的需求只能到頂樓。
不過大家還是發現,許多吸煙者在抽完煙後到電梯等密閉空間內,殘存的煙味仍然會讓梯內其他人感到不適。
經過多次反映,以及採納城市健康安全委員會的建議後,政府決定發布「吸煙後45分鐘不得搭乘電梯規範」,並已經陸續在大樓內張貼相關海報。
這樣的規定,想必那些抽煙的公務員們在接到通知的一段時間裡,都得嘟囔抱怨一番。但我相信深受三手煙所害的人得知這個消息後,會把雙手舉得高高的,大喊一句”我贊成!!”
單單個人感受,我覺得日本人對於在什麼場合能吸煙、什麼場合不能的要求已經相對規範了。
想想我之前那些長得不錯的日本男同事,在零下幾度的天氣裡,穿著一件單薄的白襯衫,外搭一件黑色西裝,瑟瑟發抖在外面的樓梯口抽煙的模樣,我看著都牙齒打顫。
不是室內的吸煙室不好,萬一遇到上司和客戶,一頓aisatu(寒暄)下來,說完敬語煙都燃盡,還提什麼解癮減壓。為了不影響別人,只能快樂別人,痛苦自己。
還有就是不亂丟煙頭的問題,都說日本的街頭乾淨。這點還真不是要對比什麼,地面上的煙頭相對較少倒是真的。
日本不是有賣那種迷你煙灰缸嗎?煙民們就隨身攜帶那個。
煙灰袋的外層,一般是是塑膠或金屬材質,裡層則是錫箔或鋁箔,這樣就能把煙蒂自動熄滅,並且完全隔熱。這樣就不會把煙灰弄得到處都是了,等找到大煙灰桶再倒掉就行了。
之前看到過個帖子——《現如今的日本人不給人添麻煩到什麼程度?》,說的就是這個事。
老人家這麼用mini的東西,我一整個可愛住了。
話說回來,日本街道上真的沒有煙頭嗎?
也不是的。雖說煙頭屬於廢棄物或者說就是垃圾,而根據該法律,不管垃圾的種類、大小,都要丟棄在規定場所,丟棄在正規場所以外的情況,都屬於非法丟棄,一旦被發現,將被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1000萬日元以下罰款”,但東京鬧市區的人行天橋下還是能發現煙頭。
再來看看現在,從2020年疫情在日本蔓延以來,為了減少人們感染的風險,像車站前的公眾吸煙室很多被關閉了,吸煙者就算想講文明講禮貌,也沒了那麼多展示的機會了。
煙民們叫苦不迭,請求不要再修改什麼限制吸煙的政策了,但討厭煙味的人高興了,你少抽對我身體傷害就少了,畢竟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