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本身沒有毒,但乾木耳泡發過程中可能產生「椰毒假單胞菌」和它的代謝產物「米酵菌酸毒素」,毒性很強。
泡木耳時要保證清潔、低溫,並控制時間。如果需要泡超過2小時,需要放入冰箱。
木耳雖然營養不錯,但並不能防病治病。
中毒是因為泡得不對
導致中毒的元兇,是泡發木耳過程中瘋狂滋長的「椰毒假單胞菌」和它的代謝產物「米酵菌酸毒素」。
它的中毒症狀劇烈、後果嚴重:嘔吐、意識不清、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驚厥、抽搐、休克、器官衰竭……病死率為40%-100 %,沒有特效解毒藥。[6]
而且這種毒素非常耐熱,高溫烹飪也無法去除,就算是少量攝入、輕微中毒,也可能出現乏力、腹瀉、嘔吐等症狀。
其中毒潛伏期通常為半小時到12小時,也可能長達3天,若吃木耳之後出現這些症狀要引起警惕、及時就醫。[6]
其實木耳本身是不含毒素的,是泡發乾木耳過程中溫暖、隔氧的環境導致了細菌的滋生。
木耳本身的營養成分又給細菌提供了充分的養料。 避免中毒,關鍵還是注意食品安全和烹飪衛生,不要給細菌提供滋生的環境。
怎麼泡木耳才安全
✔️ 保證清潔
首先,泡木耳之前先把乾木耳沖洗乾淨。
還要保證容器和周圍環境的清潔,確保容器中沒有其他食物的殘渣、周圍也沒有其他變質的食物。泡木耳的水也要保持乾淨清澈。
✔️ 注意時間
如果用開水或熱水,10來分鐘就可以把木耳泡開,進行下一步烹飪。(涼拌也還是要焯水)
冷水泡不要超過4個小時,如果需要更長的時間,放入冰箱。
最好不要泡過夜。
✔️ 溫度
「椰毒假單胞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7℃,最適產毒溫度為26℃。[6] 如果你所在的地區室溫很高(超過了20℃),或者浸泡木耳2小時之內無暇處理,可以放到冰箱冷藏室。
✔️ 及時捨棄
如果檢查泡過的木耳時,聞到了異味、或者摸到了黏糊糊的手感,要果斷把木耳丟棄,保命比較重要。一次不要泡太多,吃不完、久泡的木耳比較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木耳泡多了怎麼辦?
已泡發的木耳,吸乾水分之後裝入保鮮袋,可以冷藏保存一到兩天,若需要保存更久,考慮冷凍。
如果是已經做熟調味的木耳,考慮到這時已經很難做到吸乾水,應盡快放冰箱,冷藏條件下不宜超過24小時。 不僅是泡木耳,泡銀耳、香菇、豆皮、腐竹等其他乾貨也同樣需要注意。
鮮木耳怎麼樣?
既然泡木耳這麼麻煩,那為什麼不直接買鮮木耳? 首先鮮木耳比較難買到。
其次鮮木耳的運輸、保存過程中,稍有疏忽,也容易變得濕濕黏黏,細菌大量產生。
如果有幸買到了水靈清爽的鮮木耳,要盡快食用。
另外鮮木耳也還是建議焯水煮熟,不建議生吃。除了減少微生物風險之外,焯水能去除鞣酸,並溶出可能導致日光性皮炎的光敏性物質卟啉(吃鮮木耳+曬太陽+卟啉代謝異常才會引起日光性皮炎,泡乾木耳吃的朋友們不用擔心)。
涼拌菜的安全提醒
除了涼拌木耳,涼拌腐竹、黃瓜、秋葵、藕片都是開胃好菜。
但涼菜也會帶來一些食品安全風險,製作的時候要留意下面幾點: 首先注意生熟分開,不要用處理過生肉的刀具、砧板、器皿接觸涼菜。 在不影響口感的前提下,盡量焯水煮熟。
焯水之後過涼水,要用乾淨的、可以直接喝的涼水,或者直接攤在較大的盤子裡、放入冰箱冷卻。
木耳吃了有甚麼好處?
優質菌藻代表
木耳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菌類食物,富含氨基酸、膳食纖維、礦物質和多醣類成分,還有一些蔬菜中少見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D。[1] 10g優質乾木耳水發後150-175g,正好一盤涼拌木耳,其中有3g膳食纖維,相當於一天需要量的十分之一,有助於預防便秘和降低血脂。
成分描述常常有貓膩
木耳中的鈣和鐵含量的確非常高,有說法是可以達到肉類的上十倍,不過這樣的比較有些太誇張了。
首先,測出來每百克中鈣、鐵含量達上百毫克的木耳,都是經過乾燥處理的,[2] 而乾木耳泡發之後,我們一次其實吃不了多少。 另外木耳中的鐵是非血紅蛋白鐵,人體的吸收利用率也遠不如肉類中的血紅蛋白鐵。
保健作用不神奇
木耳多醣提取物在很多體外實驗和動物實驗中都表現出了抗腫瘤、抗氧化、減少凝血、降血脂等效果。[1][3][4][5] 但注意,研究用的都是木耳多醣提取物,不是木耳本身,而且都是動物實驗,臨床試驗尚且缺乏。
以我們日常木耳的食用量,相關效果微乎其微,不要對木耳寄予不切實際的希望,更不要因此而耽誤了正規治療。
別指望清肺
木耳清肺的說法更是無從談起,木耳只能裹挾消化道中的雜質,對呼吸道基本起不到作用。 但它作為一種日常食物確實還是不錯的。
減肥時可常伴
考慮到木耳低熱量、高纖維,飽腹感不錯,口感爽脆,能提供咀嚼的快樂,加到減肥菜單裡也很合適。但減肥菜單也要保證蛋白質充足、多種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