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發生胃下垂?

王阿姨一直身體很健康,平時很注意養生,生活規律也愛好運動。但是在今年體檢時,發現患有胃下垂。哪些人容易發生胃下垂?發現胃下垂需要治療嗎?

👉什麼是胃下垂👈

胃是人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位於在腹腔內。如果位置發生了異常,只要胃的最低點進入到了盆腔內,這種情況就稱之為胃下垂。根據下垂的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大部分是屬於輕度和中度,重度的胃下垂有時還會合併腸道的下垂。

👉為什麼會發生胃下垂👈

胃主要靠周圍的肌肉、韌帶和軟組織來維持自身的位置,包括上方的膈肌、前方的腹肌及腹壁脂肪和周圍器官和胃相連的各種韌帶。如果這些支撐結構“鬆弛”,胃裡的食物受到重力的作用不斷把胃向下牽拉,就形成胃下垂。

👉什麼樣的人容易胃下垂👈

1、個子高、體型偏瘦的人。這些人缺乏足夠的腹部脂肪,而且胃的支撐韌帶比其他人要長,容易發生胃下垂;

2、突然的腹壓降低。這種情況主要見於分娩後的產婦、腹腔內巨大腫物切除後,當腹壓突然減少時則會導致內臟下垂;

3、長期幽門梗阻者;

4、飯後立即運動、過度消瘦等;

5、有相關的神經肌肉系統性疾病。

👉症狀👈

大部分胃下垂沒有任何症狀。很多人在診斷胃下垂後焦慮不安,反而導致胃部不適,加上不斷四處求醫,加重了精神壓力,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部分中度以及重度的胃下垂患者常有進食後腹脹、腹痛、噁心和嘔吐的表現,進食量較大、飯後活動則會加重以上的不適。經常胃部不適會加重心理負擔,影響休息,最終產生較大的精神壓力,這種壓力也會反映到胃中,形成惡性循環。如果合併大腸的移位或下垂則會導致頑固性便秘。

👉如何才能發現胃下垂👈

單靠症狀是不能診斷胃下垂,在站立的情況下進行X線鋇餐檢查是診斷的“金標準”,X線檢查不僅可以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也能判斷有無並發症。有時容易造成誤判,一定要聽從醫生指示做好此項檢查。

👉不要讓胃下垂被“過度醫療” 👈

在胃下垂沒有被科學認識的時候,許多被診斷為胃下垂的患者往往進行手術治療,後來的研究表明這種治療方式是不必要的。首先大多數胃下垂不會引起不適,往往不需要治療;其次胃下垂並不都是造成胃部不適的元兇,一定要排除是否患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只有極少數病情嚴重的患者才需要手術治療。

目前,並沒有治療胃下垂的特效藥,如果能證實目前的症狀是由此病導致,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飲食上註意可以來緩解胃下垂:

1、少食多餐。防止過多的食物進入胃裡,增加胃的負擔,患者需控制住每次進食的數量, 比如每天將3餐變為4~6餐;

2、選擇稀軟食物及控制進食速度。進食時一定要細嚼慢嚥,不食用難消化、偏硬的食物,盡量食用偏軟易消化的食物。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包括過量酒精、咖啡、可樂及濃茶等,以免影響消化功能;

3、營養均衡。胃下垂患者容易導致消化吸收不良,少量多餐的基礎上力求使膳食營養均衡,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比例適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