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腫瘤只有一字之差的「囊腫」,到底要不要醫治?

又是一年體檢季,很多人常因為檢查單上的診斷詞彙變得高度緊張,「囊腫」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河南鄭州一女子上廁所後腹痛難忍,送醫檢查後,CT結果顯示其腹部有一個巨大的卵巢囊腫,手術切除後經計算重達16斤。

話題#女子以為發胖肚中取出16斤囊腫#迅速引發熱議,由於“囊腫”和“腫瘤”僅一字之差,很多人常將其與腫瘤掛鉤。

到底什麼樣的囊腫需要治療?

囊腫vs腫瘤,裡面到底有什麼?

囊腫常被誤認為大病,囊腫和腫瘤的「腫」,是一回事嗎?

腫瘤是“實心的肉”,是臟器受到某些刺激下發生病變,局部細胞增生導致的,癌變的基礎是細胞突變。

囊腫除了外麵包裹著一層薄膜(囊壁)外,其內容物是囊液,絕大部分是無菌液體及其他組織成分。

它就像一個“水氣球”,一般不會出現固體成分,缺少可供癌變的“原料”。因此,一般不會變成癌。

大多數囊腫是遺傳、內分泌、環境、心理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囊腫是否會造成人體不適和危害,主要看增生部位、大小、對周圍器官功能的影響、是否惡變或存在感染等並發症。

囊腫,身體裡的“水泡”

除了頭髮、指甲,全身各處都可能長囊腫,它一般是種良性病變,常出沒在腎、肝、卵巢等部位。

出沒在肝臟

臨床發現的多數肝囊腫小而散在,多數為1~2厘米,且不引起任何症狀,無需特殊處理。

定期B超隨訪囊腫的生長情況,小囊腫一年復查一次,大囊腫可半年復查一次。

大多數肝囊腫長期處於“靜止”狀態,不會長大,甚至終身無症狀。

隨著年齡增長,囊腫也可能逐漸增大,但這主要是由於囊壁的上皮細胞持續分泌囊液,造成內部液體增多,囊腫被“撐大”了,與癌變沒有關聯。

出沒在腎臟

在體檢超聲檢查中提示的腎囊腫,往往是單純性腎囊腫,也是成人腎囊腫中最常見的一種,佔腎囊性病的65%~70%。

目前認為,單純性腎囊腫是一種良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年增高。

單純性腎囊腫一般不會引起腎功能損害,如果腎囊腫體積不大(直徑<5厘米),多數無需特殊治療,建議定期(6~12月)監測腎臟囊腫體積變化。

出沒在卵巢

常發生於15~50歲的育齡期婦女,多為良性,惡變率較低。

對超聲提示無迴聲,無盆腔積液,血清腫瘤標記物正常的患者,多考慮為良性,可在月經乾淨後或3~6個月復查,暫不需進一步處理。

育齡期女性超聲提示囊腫內網格狀迴聲,腫瘤標記物正常,即使有血流信號,也不除外是“黃體囊腫”,屬於正常現象,可月經後復查超聲。

什麼樣的囊腫需要治

良性囊腫大多無需特殊治療,比如單純性肝囊腫、腎囊腫多無症狀,對周圍組織及肝腎功能影響不大,不需要治療,只要6個月到1年隨診一次即可。

直徑大的囊腫

直徑大於5厘米、對周圍組織有壓迫症狀的囊腫,可就醫治療。

如果囊腫過大,直徑超過10厘米,或有並發症出現,則可能需要手術,建議積極對症治療。

複雜性腎囊腫

發現檢查報告提示複雜性腎囊腫,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惡性病變風險。須盡快去腎內科或泌尿外科就診,進一步明確腎囊腫的性質和病因。

病理性卵巢囊腫

對超聲提示囊腫內實性成分、乳頭狀或強迴聲,卵巢囊腫伴血腫瘤標記物升高,特別是血流信號豐富的囊腫,即使考慮良性,也要提高警惕,建議及時就醫,採取相應治療。

另外,這些情況也需及時處理:囊內液體感染可引發膿腫;囊腫扭轉可能壞死,導致急腹症;卵巢巧克力囊腫可導致不孕等。

少數囊腫是惡性腫瘤,可因病情進展出現腫瘤破潰、出血,也會轉移至其他組織器官。惡性囊腫首選手術切除,術後根據腫瘤病理類型及分期,給予放化療及靶向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