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冬筍,“汆水好”還是“不汆水好”?味道差別大,做對了才好吃

冬筍甘甜爽脆,營養好吃,不管是炒著吃還是燉著吃味道都很不錯。而秋冬季正是吃冬筍的絕佳季節,許多人此時都會買上幾斤冬筍來嚐嚐鮮,而說到了吃冬筍許多人都好奇到底要不要汆水,有的人說必須汆水也有的人說不能汆水,那麼到底是哪個好呢?兩種做法味道有多大差別呢?下面麟大大就為大家來一一解答。

冬筍要不要汆水?

冬筍需要汆水,且汆水後吃更好。具體理由如下:

1、冬筍汆水能去澀味。

因為新鮮的冬筍一般都有明顯的澀味,這個味道不汆水是無法去除的,直接炒的話吃著很澀口不好吃,所以汆水非常必要;

2、冬筍汆水能去除草酸。

因為冬筍內一般都含有較多的草酸,而草酸本身攝入身體會導致鈣吸收率降低,嚴重影響身體對鈣質的正常補充,而汆水可以有效去除大量草酸,所以吃冬筍前先汆水就顯得尤為必要;

3、冬筍汆水能更有營養。

因為冬筍汆水後可以大大縮短烹飪時間,如果後面是炒冬筍則可以比直接乾炒冬筍熟得更快,節約更多烹飪時間,而冬筍受熱時間更短所以保留營養更多,吃著不但更好吃而且更營養。

冬筍汆水用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

冬筍汆水一般需要冷水下鍋,不建議熱水下鍋。理由如下;

1、冷水下鍋能更好去除澀味。

因為冬筍的澀味物質並不只是存在於表面,冬筍內部也有明顯澀味,所以如果是熱水下鍋煮,冬筍入鍋後表面就會馬上定型發硬,導致內部澀味無法再汆水焯出,所以味道還是會很澀口;

2、冷水下鍋能更徹底去除草酸。

因為草酸本身也是伴隨冬筍生長而一起分佈在冬筍肉質內的,所以冬筍內的草酸應該是內外分佈均勻的,因此如果是熱水下鍋冬筍只能去除表面的草酸,無法徹底地去除內部草酸,吃了依舊會有風險,而冷水下鍋可以由內而外的慢慢受熱滲透,所以草酸可以去除的更徹底;

3、熱水下鍋會破壞口感和營養。

因為熱水下鍋受熱太快,冬筍下鍋後會馬上煮至定型,導致後面不但澀味和草酸難以去除,在口感上也會發硬難炒,烹飪上也難更快炒熟,影響成品口感和味道,並且瞬間接觸高溫的冬筍營養物質也容易變性,導致最後營養降低。

冬筍怎麼汆水才正確?

冬筍正確汆水方式如下:

1、冬筍先切小塊或切片,方便受熱和去除澀味草酸;

2、冷水入鍋,加一勺鹽拌勻;

3、水開後撈出投入涼水,共計3分鐘左右,汆水即成。

這樣汆水後的冬筍之後隨取隨用,不管是炒著吃還是燉著吃味道都很不錯,不但草酸和澀味去除完整,口感還會更加清甜爽脆。

結語

其實冬筍汆水還是更好的,不汆水不但吃著不安全而且味道也很澀口,特別是家裡有小孩子吃的話一定要汆水,避免影響小孩正常長高發育,一定要注意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