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 lips

口腔潰瘍反反覆覆,會不會癌變?

生活中有很多朋友,動不動就會口腔潰瘍:上火了、熬夜了、燙著了、吃東西不小心咬到自己的嘴巴了……

口腔潰瘍總是反反覆覆,好不容易痊癒了,但是隔不了多長時間又會捲土重來。口腔潰瘍不僅疼痛難忍,而且讓人心煩意亂,但是更讓人擔心的是——

口腔潰瘍反反覆覆,對不會癌變?

引起口腔癌的危險因素

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的總稱,好發於口、舌底、牙齦、頰粘膜、磨牙後三角和腭部。以40~60歲為發病高峰,通常好發於男性,近年來,口腔癌女性患者數量也略有上升。

古人常說“防患於未然”,其實,許多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都是有跡可循的,只有了解影響疾病的發生的因素,我們才能更好的把疾病的發生扼殺在搖籃裡。

1、菸酒嗜好及咀嚼檳榔的習慣

重度煙草愛好者的口腔癌患病機率是非吸煙人群的5~6倍。

另外,吸煙的方式也會影響口腔癌發生的部位,煙斗和雪茄的愛好者易誘發唇癌,鼻吸煙嗜好者可導致下牙齦癌和頰癌。飲酒則會對口腔黏膜及肝臟代謝造成損傷,口腔癌的發生率會隨著飲酒量的上升而上升。

2、紫外線與放射線

這一類因素主要影響長期處於戶外工作和經常接觸放射性物質的人群。

尤其是長期暴露在強紫外線輻射下的農民、牧民、漁民等等,這一類因素主要造成暴露的皮膚發生癌變,在口腔癌中以唇癌最為常見。

放射線造成的口腔癌多位於放射部位,這一類因素造成的口腔癌潛伏期比較長,有些可達5~30年,甚至更久。

3、長期的慢性炎症刺激

所謂慢性刺激可能是較為銳利的牙脊、殘根、不夠平整的口腔修復體(牙齒矯正套、假牙、套冠等)對對應口腔黏膜組織的長期慢性的刺激,造成局部的口腔黏膜破損,甚至潰瘍,如果加之伴有較差的口腔內環境,使局部黏膜長期處於慢性炎症的狀態,就更有可能就會誘發口腔癌了,這一類因素多導致頰癌與舌癌的發生。

4、其他因素

微量元素攝入不足(尤其是維生素A、硒、鋅的缺乏)、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不良飲食習慣(喜煎炸、燒烤、過熱飲食等)均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口腔癌的發生和發展。

比如說,“趁熱吃,趁熱吃。”這是從小到大我們在餐桌上最耳熟能詳的一句親切的催促,意思是食物剛煮好,趁著熱乎又新鮮要趕緊吃。

可是這種說法有時候並不科學,為了保護我們的口腔和食道,一定要等食物溫度適宜了再吃噢!

口腔癌有哪些早期表現

口腔癌的主要早期表現為口腔內腫塊、潰瘍,經久不愈

口腔潰瘍是一種很常見的口腔疾病,對於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就能夠治癒的潰瘍可以不必過於擔心。

但是對於惡性潰瘍一定要有所警惕。惡性潰瘍發生之前通常有黏膜下的小硬結,隨著硬結逐漸長大,表面破潰形成潰瘍。

潰瘍起初較小,反復治療後無明顯改善,並且逐漸擴大,潰瘍底部較深,潰瘍邊緣隆起,易出血。以手觸摸時,潰瘍處及其周圍較堅硬,潰瘍底部深處有時可觸及結節。

有些口腔癌還會伴有口腔內無明確誘因的反復出血,無明確誘因的感覺異常(麻木、灼熱或乾燥感等),舌體運動困難,說話或吞嚥時發生困難或不正常。

許多口腔癌所表現出的早期不適是我們能夠覺察到的,但是許多人儘管感覺到了,可往往不予重視,以至於在明確診斷時,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只要經過了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治療仍不見好轉的口腔潰瘍,口腔內感覺、活動異常,就最好能夠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