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好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大家只要認真找一找,身上可能都有幾處小時候留下來的傷疤,或是磕著碰著、或是摔傷擦傷、或是割傷燙傷。
哈哈,現在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增多,出現一些皮外傷更是家常便飯了,所以經常有人問,小朋友外傷後,怎麼做可以少留疤痕?
如果你不瞭解疤痕的生成原理,你就可能用到一些錯誤的處理方式。來看看皮膚科醫生的分析和指導吧。
生活有時候就像一隻魔盒,有驚喜也有意外。
日常生活中,摔倒擦傷、磕傷、撞傷、燒傷、燙傷……對於熱衷探索世界的小朋友來說,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而外傷後留下的疤痕,卻是父母最不希望看到的。
作為皮膚科醫生,我們經常被問到:小朋友外傷後如何預防疤痕?出現疤痕應該怎麼治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
疤痕是怎麼形成的?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外傷都會留下疤痕的。
如果只是輕微的搽傷,或輕度燙傷,皮膚損傷層次在表皮(或真皮淺層),皮膚自己可以通過表皮細胞再生和移行實現「上皮化」,快速修復創面而不遺留疤痕。
但是,如果是刺傷、割傷,或深度燒傷等,皮膚損傷深達真皮網狀層,傷口愈合過程中不僅有表皮上皮化,同時還伴隨真皮肉芽組織增生和重塑,就會形成疤痕。
理想的情況下,傷口愈合後,真皮組織不再增生,在6-9個月之後(通常1-2年),最終形成膚色或白色、平坦的成熟疤痕
成熟的疤痕,是皮膚創傷愈合的生理現象,不屬於病理性疤痕,無需特殊治療,但也無法避免的。
但是,如果在傷口愈合後的6個月時間里(甚至更長18-24月),組織過度反應增生,那麼最終將形成紅色斑塊狀、或肥厚隆起的增生性疤痕;如果疤痕超出原始創面的邊界,侵入周圍的健康皮膚,形成瘢痕疙瘩。
增生性疤痕▼
瘢痕疙瘩▼
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屬於病理性疤痕,是大家最不希望看到的結局。不僅影響美觀,還可能伴有瘙癢、疼痛等不適症狀,甚至可能影響機體功能,是需要我們去預防和治療的。
如何預防疤痕增生?
大家都希望自己外傷後,不要留下難看的增生性疤痕或瘢痕疙瘩,該如何預防疤痕增生呢?我們可以從影響疤痕形成的因素來入手:
1、創傷發生後,請及時清創、縫合
外傷後,如果傷口繼發感染導致傷口愈合時間延長,會大大增加疤痕形成的風險。有研究發現,傷口愈合時間和出現增生性疤痕的概率有關聯:
愈合時間在10天內的患者,發生增生性疤痕的概率為4%;
愈合時間在14-21天的患者,發生增生性疤痕的概率為1/3;
愈合時間超過21天時,出現增生性疤痕概率高達78%!
因此,及時清創、縫合(如有需要)很重要。
清創:當皮膚發生外傷時,規範地清洗創口,及時去除傷口異物,可以降低繼發感染的可能,從而降低疤痕形成的風險 。
縫合:如果為開放性傷口(深達真皮層),及時外科縫合包扎,這樣可以促進傷口愈合,降低發生疤痕的概率。
2、保持創面濕潤、避免日曬
研究表明,在傷口愈合早期保持創面濕潤和覆蓋可以加速創面愈合,可以減少瘢痕形成。
純凡士林對於非感染的創面是比較適合的潤滑劑,也可以選擇醫用敷料或硅膠墊閉合保護創面。
創傷愈合後可能會遺留色素沈著,而日曬可能加重色沈及疤痕風險,使用膠帶或粘性敷料覆蓋瘢痕,可以避免紫外線的傷害。
3、減少對創面的牽張力
創面的張力越大,留下疤痕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都會增大。反之,限制愈合期間皮膚牽張,可以促進傷口愈合。
臨床上使用的減張貼、膠帶、繃帶等,就是通過減輕創面張力,來降低疤痕生成風險。
4、冷門但好用的創傷用品–硅膠片
硅凝膠片是一種柔軟且略有黏性的半封閉覆蓋物,外用可以增加傷口水分,縮短傷口愈合的膠原重塑期,降低形成瘢痕和紅斑的風險,以及軟化瘢痕。
研究表明,在傷口閉合後大約2周開始使用硅膠片,每日使用12-24小時,持續12-24周,可以降低疤痕形成的風險。
5、熱門的創傷藥物–疤痕膏(含有硅酮類的)
上面推薦了硅凝膠片,但是對於好動的兒童來說,可能不太好使。那麼可以使用硅凝膠,也就是各種含有硅酮類的疤痕膏來替代。
此處要提醒家長——坦白說,目前學術界對於硅凝膠預防疤痕的功效還是有一定爭議的。但最新的薈萃分析表明,堅持使用硅凝膠制劑(長達3-6個月)可以發揮和硅凝膠片一樣預防疤痕的效果。
所以,家長可以考慮挑選含有硅酮類的疤痕膏,但我們就不推薦商品啦。
及早識別高危疤痕風險
1、疤痕高危人群
儘管增生性疤痕和瘢痕疙瘩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研究發現,膚色較深個體更容易形成疤痕。有研究表明,深膚色人群疤痕風險比淺膚色人群高15倍。
看起來,瘢痕疙瘩更常發生於某些種族人群,非洲裔和亞裔人群更易發生瘢痕疙瘩(發生率5%-16%)。
此外,瘢痕疙瘩有家族發生傾向;而創傷後有過度瘢痕形成的個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形成疤痕的風險更高。
2、疤痕高危部位
特殊位置的傷口,如肩部、前胸、頸部、上臂和面頰,可能由於張力更大,形成疤痕的風險也更高。
科普看到這裡,家長們是不是恨不得立即囤一支硅酮類疤痕膏呢?
且慢!最後為大家做個小結:
1、輕微的擦傷通常不會遺留疤痕;
2、最經濟有效的預防疤痕措施是及時規範的創口護理;
3、高危疤痕風險的創口可以盡早使用硅凝膠片或硅凝膠。
下圖是根據現有證據及臨床實踐,國際上關於預防疤痕的臨床建議。
參考文獻:
1.Bloemen MC, van der Veer WM, Ulrich MM, et al. Prevention and curative manage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Burns 2009; 35:463.
2.Oosterwijk AM, Mouton LJ, Schouten H, et al. Prevalence of scar contractures after burn: A systematic review. Burns 2017; 43:41.
3.Clark JA, Turner ML, Howard L, et al. Description of familial keloids in five pedigrees: evidence for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and phenotypic heterogeneity. BMC Dermatol 2009; 9:8.
4.Robles DT, Berg D. Abnormal wound healing: keloids. Clin Dermatol 2007; 25:26. Int Wound J. 2020;1–9.
5.Fan W, Xiaoxue L, et al. Efficacy of topical silicone gel in scar management: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6.Gold MH, McGuire M, Mustoe TA, et al. Updated international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on scar management: part 2–algorithms for sca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Dermatol Surg 2014; 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