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爬行綱Reptilia
目:鱷目Crocodilia
科:鱷科Crocodylidae
屬:鱷屬Crocodylus
種:危地馬拉鱷C. moreletii
物種介紹Introduction
- 中文名:危地馬拉鱷;
- 英文名:Morelet’s crocodile;
- 學名:Crocodylus moreletii (AHA Duméril & Bibron, 1851) 。
危地馬拉鱷,又名佩滕鱷、墨西哥鱷、莫瑞雷鱷,是一種小型鱷魚,身長大約3米。
這種鱷魚是由一位法國自然學家莫瑞雷(1809-1892)於1850年發現之後命名的。它們主要棲身於中美洲墨西哥及危地馬拉一帶的濕地。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2012)列為:無危(LC)
華盛頓公約(CITES)瀕危物種保護級別:附錄Ⅰ
外形特徵Description
危地馬拉鱷有一個非常寬的鼻子,當他們完全成熟時,有66-68顆牙齒。它們的顏色是深灰褐色,身體和尾巴上有深色的條紋和斑點。
這與其他鱷魚相似,如美洲鱷,但危地馬拉鱷的顏色要深一些。
幼年鱷魚是明亮的黃色,有一些黑帶。危地馬拉鱷的虹膜是銀棕色的。
它們有四條短腿,使它們的步態相當舒展,還有一條長尾巴,用於游泳。後腳有蹼,因為他們有強大的肌肉,他們有很強的爆發力,能快速的跑步。
與大多數其他鱷魚相比,危地馬拉鱷的體型較小。雄性可以變得比雌性大。平均成年危地馬拉鱷約2.1米,典型的長度範圍為1.5-2.7米(較低的測量值代表雌性在性成熟時的平均總長度,在野外大約7-8歲時達到)。
幾乎所有超過2.5米的鱷魚都是雄性,在這個成熟的高級階段,雄性經歷了頭骨骨質形態的重大變化,因為頭骨增加了寬度和堅固性。
大型成年雄性可以達到3米的長度,任何超過這個長度的都被認為是危地馬拉鱷中特別罕見的,但是這個物種有一個最大的報告長度為4.5米,另外兩個超大的標本據說是4.1米和4.3米。
危地馬拉鱷的體重通常在68-113公斤左右,然而這數據可能包括可能超重的圈養個體,來自伯利茲的野生成年危地馬拉鱷的平均身體質量被認為是大約58公斤。
一隻3米的野生雄性鱷魚的重量估計平均為150公斤,儘管在巨大的個體中質量可能要大得多。總體而言,該物種在外觀和形態上與較大的美洲鱷和古巴鱷相似。
亞種與分類Subspecies and Taxonomy
危地馬拉鱷是由法國博物學家皮埃爾-瑪麗-阿瑟-莫雷特於1850年在墨西哥首次描述。長期以來,由於其相似的特徵和不明確的模式地點,它與美洲鱷和古巴鱷相混淆。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它才被普遍接受為一個獨立的物種。
生態習性Ecological Habit
在他們的淡水棲息地,危地馬拉鱷喜歡偏僻安靜的地方。危地馬拉鱷主要可以在位於內陸的淡水沼澤和沼澤,以及大的河流和湖泊中找到。這些棲息地都有森林,以幫助增加躲避環境。
幼年鱷魚生活在非常密集的覆蓋物中,以保護它們不受可能出現在該地區的其他捕食者的傷害,並在那裡直到它們長大能夠自食其力。成年鱷魚在其所在地區的干旱季節會挖出洞穴。
像大多數鱷魚一樣,危地馬拉鱷是高度機會主義者,幾乎會捕食任何進入它們領地的東西。幼年鱷魚主要以魚和昆蟲為食,直到它們變得更大,更有能力擊倒更大的獵物。成年鱷魚主要捕食小型哺乳動物、鳥類和其他爬行動物,以及腹足類、甲殼類和其他無脊椎動物。
大型危地馬拉鱷已被證明能夠捕殺大型獵物。
狗和山羊已經有記錄被危地馬拉鱷捕獲,包括一隻2.9米的成體危地馬拉鱷殺死了一隻英國牧羊犬的記錄,它的體重至少為35公斤。
成體危地馬拉鱷也有吃更大的動物的記錄,包括成年和接近成年的牛和一隻成年貘,儘管這些都是撿拾屍體的案例,而那隻貘是被美洲虎殺死的(有可能美洲虎在鱷魚進食時也在場)。
雖然以前人們認為它是無害的,但最近有報告說,該物種多次攻擊人類,至少有12起有記錄的人類死亡事件發生。
儘管該物種的體型相對較小,但大型成年危地馬拉鱷的攻擊性很強,在水邊不知情的人類很容易中招。由於部分消耗,記錄的致命攻擊可能是掠奪性的,而不是防禦性的。
生長繁殖Growth and reproduction
危地馬拉鱷繁殖通常在4-6月間進行,在雨季開始前產蛋。
危地馬拉鱷在北美的鱷魚中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們做的是丘巢(丘巢建在地面上,但是一個較高的圓錐形或鐘形結構中大量堆積的築巢材料),由新鮮和腐爛的植被和土壤組成,而不是土堆巢和坑巢。
這些丘狀巢約3米寬,1米高,可以在水邊或漂浮的植物上找到。
在旱季結束時(通常是5月中旬至6月下旬或7月初)一條雌性鱷魚可以產下20-45個蛋,而且已經發現的巢穴中含有不止一個雌性鱷魚的蛋。
卵被埋在地下,巢穴由雌性看守。孵化發生在8月和9月,當雨季處於高峰期時,經過大約75至85天的孵化,孵化出的幼體長約17厘米。
孵化後,雌性鱷魚會將幼體帶到水中,在那裡它們受到父母雙方的保護,之後會讓它們自己照顧自己。
雌性鱷魚會高度保護它們的幼崽,據報導,如果聽到小鱷魚的求救聲,它們會主動驅趕入侵者和人類,甚至還觀察到父親鱷魚會主動保護小鱷魚。在人工飼養中,幼鱷會受到成年鱷魚的攻擊性對待,但剛孵出的小鱷魚不會。
地理分佈Distribution
危地馬拉鱷可以在中美洲的淡水棲息地和沿墨西哥灣延伸到伯利茲、危地馬拉和墨西哥的地區找到。也可以在沿海的鹹水區和尤卡坦半島的草叢中找到。這些鱷魚在雨季時變得更加分散,因為這時會發生洪水,它們更容易轉移到其他地方。危地馬拉鱷的活動範圍可能與美洲鱷重疊,這有時會導致它們被相互混淆。
最近,危地馬拉鱷被引入格蘭德河(墨西哥的布拉沃河)。
邊境墨西哥一側的幾家報紙報導,棲息在河裡的爬行動物似乎不是原產於德克薩斯州的美洲鱷,而是原產於聖費爾南多以南的塔毛利帕斯州的危地馬拉鱷。
在馬塔莫羅斯市、雷諾薩以及最北邊的新拉雷多都曾看到過危地馬拉鱷。這些目擊事件促使幾個市政警察部門掛出標誌警告人們不要進入該河段。
保護狀況Conservation status
危地馬拉鱷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棲息地破壞和非法狩獵的威脅。
這兩個因素都大大降低了它們的數量。在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人們獵殺牠用它的皮製成高質量的皮革。
許多地區的危地馬拉鱷種群數量大大減少。
1970年代頒布了對該地區的禁令,但非法狩獵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和1990年代。由於嚴厲的製裁,非法狩獵現在被認為是最小的影響,但仍然被認為是對某些地區種群恢復的主要威脅。危地馬拉鱷的傳統物種捕殺利用仍然存在,特別是在農村社區。
儘管危地馬拉鱷在20世紀早期和中期受到大量開發,但種群已經大幅恢復,健康的種群在物種範圍的大部分地區茁壯成長,因此危地馬拉鱷被評估為最不受關注。應監測該物種,以確保注意到未來的任何種群下降。伯利茲和墨西哥的種群除外,它們被列入《CITES》附錄II。
知識Knowledge
危地馬拉鱷在危地馬拉有化石記錄。鱷魚屬可能起源於非洲,並向東南亞和美洲輻射,但也有人認為起源於澳大利亞/亞洲。系統發育證據支持鱷魚在2500萬年前左右,在漸新世/中新世邊界附近與其最近的親屬,馬達加斯加的已滅絕的特有的”有角”鱷魚粗狀沃亞鱷(Voay)分化。
危地馬拉鱷的英文介紹Introduction
Morelet’s crocodile ( Crocodylus moreletii ), also known as the Mexican crocodile, is a modest-sized crocodilian found only in fresh waters of the Atlantic regions of Mexico, Belize and Guatemala. It usually grows to about 3 metres (10 ft) in length. It is a Least Concern species. The species has a fossil record in Guatem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