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放冰箱的東西:
相信對很多朋友來說,買了水果蔬菜後隨手塞進冰箱是常規操作。
可是有些水果蔬菜其實不適合放進冰箱,放久了會發生冷害,變得不好吃且壞更快。具體有這些:
不能放冰箱的食物
沒熟的水果
芒果、香蕉、菠蘿、番木瓜、牛油果、奇異果、百香果這類水果(特點是需要一些時間變熟,然後會突然全熟),如果還沒有全熟,是不能放進冰箱的。[1-2]
因為這時候遭遇低溫會導致它們無法變熟,即使再從冰箱裡拿出來放在高溫下也沒用了,會始終保持在酸澀、堅硬的狀態。
如果已經全熟了,是可以放進冰箱冷藏室的,可以延緩「熟過勁」。不過這些水果全熟後儲存壽命也不長了,還是要盡快吃。
來源:[3]
柑橘類水果
柑橘類水果也不喜歡冰箱,檸檬、西柚(葡萄柚)、橘子都易發生冷害,只有橙子中有少數品種可以承受冷藏室的溫度。柑橘類水果放室溫也很耐儲存,就別放進冰箱了,壞得更快。
來源:[4]
龍眼、石榴、楊桃
這幾樣水果室溫下也能放挺久,而放冰箱冷藏幾天后容易出現冷害,所以綜合來說還是放室溫合適一些。[1-2]
部分蔬菜也不能放冰箱。
薑
薑放在10℃以下會發生冷害,表現為薑塊迅速皺縮並從表皮向外滲水。如果再從冰箱拿出來放在室溫也沒用,還會腐爛得更快。
半紅半綠的番茄
番茄得區別對待,全熟(通體全紅)的番茄放冰箱冷藏是沒問題的,但是半紅半綠沒全熟的番茄,放冰箱久了就會出現冷害。
冷害的番茄表現有蒂部開裂、表面像泡了水一樣軟爛、出現褐色的小圓斑等,並且沒辦法再正常變熟了。
來源:[5]
四季豆
四季豆在5℃以下放5-6天可能出現冷害,表現為豆莢出現凹陷的鏽斑,有的呈現水浸狀斑塊,隨後快速腐爛。
來源:[6]
青瓜
青瓜放在冰箱裡會發生冷害,只不過它早期的冷害症狀肉眼看不出來。儘管看不出來,發生冷害的青瓜變得更容易被微生物入侵,其實腐爛已經悄悄開始了。
如果把放過冰箱的青瓜再拿出來在放到常溫,冷害症狀會快速顯現到肉眼可見的地步,表現為脫水、萎蔫、局部表皮凹陷等等。
右上是冷藏(4℃)2天后再拿到室溫,顯示出的冷害症狀
右下是冷藏(4℃)5天后再拿到室溫,顯示出的冷害症狀
來源:[7]
茄子
茄子最好放在12℃以上,放冰箱會發生冷害,它的冷害症狀表面看不明顯,切開可見。
來源:[8]
紅薯
紅薯放在10℃以下放幾天就會開始出現冷害症狀,雖然挨凍的時候紅薯會把體內的澱粉分解成糖,從而吃起來更甜,但也會表皮變黑變暗,出現水斑紋,並且壞得更快。
中間一排是在10℃先「預冷」了5天后,再放4℃的紅薯,冷害症狀出現得比較慢
最底下一排是在13℃放了28天的紅薯,沒什麼變化
來源:[9]
燈籠椒
燈籠椒放在低於7℃以下會發生冷害,主要症狀是失水皺縮和表面斑點,尤其夏季採收的比秋季採收的對低溫更敏感。
來源:[10]
西葫蘆
把西葫蘆放在7℃以下會發生冷害,表面出現麻點、顏色變深、組織塌陷。
來源:[11]
秋葵
秋葵也不適合放進冰箱,低於7℃放幾天后表面會出現類似鐵鏽的斑紋。
影響因素
補充一下,果蔬所在環境的濕度和氣體組成也會影響其對低溫的敏感性,比如一些氣調包裝(內部充入人為配比的氣體)的果蔬就不容易發生冷害了。
另外果蔬的採摘時節也有影響,一般夏季採摘的比秋季採摘的對低溫更敏感。
採摘後,一些處理也可以防止果蔬發生冷害,比如對紅薯來說,預冷過度一下有用,對西葫蘆來說,用40℃左右的水浸泡一下有用。
但也不要放在熱的地方
雖然這些果蔬不適合放冰箱,但也不是說要放在熱的地方。因為高溫會加劇果蔬的呼吸消耗,讓果蔬的營養物質不斷變少、外形不斷乾癟。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找到室內盡可能陰涼乾燥的地方,溫度在15℃左右是最理想的。如果整個室內溫度都在25℃甚至30℃,那其實也沒有特別好的選擇,放冰箱可能5天左右開始出現冷害,而放外面5天也會變乾巴,只能說還是早點吃。
別忘了把這篇文章轉發收藏,天氣涼快了再拿出來複習一遍,重新佈局喲~
適合放冰箱冷藏的水果蔬菜
下面這些水果蔬菜的最佳儲藏溫度和冷藏室比較契合,可以安心冷藏 [1-2]:
蘋果、梨、桃、杏、李子、葡萄、鮮棗、草莓、黑莓、樹莓、櫻桃、無花果、椰子、小甜瓜、枇杷、楊梅、西瓜、荔枝
韭菜、洋蔥、蘑菇、萵筍、生菜、菊苣、胡蘿蔔、甜玉米、大白菜、花椰菜(花菜、菜花)、蒜薹(蒜苔)
大蒜(但不能冷凍,受凍後蒜瓣呈水浸狀、灰白色)
馬鈴薯(但不能冷凍,否則易出現薯心變黑)
菠菜(還可以冷凍)
芹菜(但不能冷凍,解凍後難以恢復新鮮狀態)
甘藍(還可以短期冷凍)
大蔥(還可以冷凍)
豌豆(還可以冷凍)
巧克力也不推薦放冰箱
巧克力上長了「霜」,見過嗎?
原本有光澤的巧克力變得灰暗發白,有時還出現明顯的白色斑點,吃起來也不再細膩,反而渣渣的,味同嚼蠟。無論是真可可脂巧克力還是代可可脂巧克力都有這種情況,這跟脂肪的凝固形式發生變化有關[12]。
圖片來源:[13]
巧克力「起霜」的原因十分複雜,而溫度波動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說不是單純的冷會讓巧克力出霜,而是忽冷忽熱會。所以巧克力的存放溫度盡量保持穩定,尤其熱化了也不要放在冰箱裡速凝。大多數巧克力的合適存放溫度是12-18℃左右,室內「陰涼乾燥處」就行了。
應該放冰箱但常被忽略的食物
最後再提醒幾個應該放冰箱的食物
巴氏殺菌奶
有一些牛奶買回家必須快速放進冰箱。
首先你在超市買的時候它就放在冷櫃上而不是常溫區,而且包裝上寫了需要在2-6℃的環境下冷藏保存,在冷藏的前提下保質期通常5-7天。
如果拿回家忘了放進冰箱,在外面擺了數個小時,尤其是夏天的高溫下的話,那從安全角度就不建議喝了。
這類牛奶之所以要冷藏,是因為它們採用的是巴氏殺菌或高溫殺菌技術,只保證殺滅牛奶中的沙門氏菌等致病菌,其他一些細菌仍然存活,如果不冷藏就會大量繁殖,同樣能導致食物中毒。
(顧大美曾因一杯在室溫下放了7個小時的巴氏殺菌奶上吐下瀉)
超高溫滅菌乳就滅菌很徹底,不用冷藏,這類牛奶擺在常溫貨架,不開封的話放在室溫下保質期有6-12個月,看一下包裝就能辨別。
低溫酸奶
有活菌的酸奶同樣要注意冷藏,從而抑制細菌活動,否則酸奶會越來越酸,還會出現分層的問題,先影響食用品質,久了也有安全隱患。具體也是看一下包裝上的保存方式。
現在也有殺過菌的酸奶,就不必冷藏了,比如某甄,某慕希。
開瓶後的蠔油
蠔油蛋白質含量高,開封後容易變質。雖然裡面也有很多鹽,能一定程度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但很多人習慣把蠔油和其他調料一起放在廚房,甚至灶邊,溫暖+ 濕潤+蛋白質+少量糖的環境,很容易長毛髮黴。
其實仔細看蠔油的包裝,一般會發現上面寫了:開封後需冷藏存放。
其實有些醬油、醬料也需要,通常會在包裝上說明「開封後需冷藏」,大家買調味品記得仔細看看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