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和朋友聊天,她說打算暑假給孩子割包皮。我問:「為什麼要割呢?」她奇怪地問:「難道不是男孩都需要割嗎?」
我在門診的時候,也經常有家長問:「我孩子的包皮應該什麼時候割?割晚了會不會影響發育?」
包皮難道是造物主多此一舉的設計,必須割去的「贅皮」?
關於包皮要不要割,什麼時候割,怎麼割,割了之後怎麼護理,家長們有很多很多的疑問。來解答讀者們的提問。
內容目錄
Q1:什麼是包莖?小孩子都會有包莖嗎?
孩子出生時,96%的男寶寶都有包莖,包皮緊緊包住陰莖頭(龜頭)不能翻開,這是正常的。如果出生時沒有包莖,反而需要醫生仔細檢查一下寶寶有沒有其他陰莖畸形。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包皮口會逐漸自行鬆解,包皮也自然會與陰莖頭分離。在3到10歲,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夠將包皮翻開。
在台灣一項對2149名學齡期男孩的調查發現,有50%的男孩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包莖,但是到了初一,這個比例降到了8%。
此外,包皮口剛開始能翻開時,可能會見到包皮和龜頭還有些粘連,這種情況也是很正常的,通常都會在青春期完全分開。沒有特別需要時,不建議將這種粘連強行撕開,因為撕裂形成的小創面在貼合之後,可能會形成更緊密的黏連。
上圖來源:Mielke, Ruth. (2019). Male Circumcision and Infection. 10.5772/In book: Circumcision
Q2:需要把包皮翻開清潔嗎?
新生兒和嬰兒只需要洗澡時清洗陰莖就可以了,不需要清潔包皮內部的,更不建議在沒有任何炎症時用消毒水去清洗。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包皮口會逐漸自行松解,這時可以教孩子翻開包皮顯露龜頭、清洗、擦乾,然後把包皮回復到正常位置。
對於包皮口仍然稍緊的孩子,翻開清洗後一定要記得把包皮位置復原,不然可能會引起嵌頓,導致龜頭和包皮的腫脹。包皮嵌頓是一種緊急情況,需要立即送醫院急診。
此外,嘗試翻包皮時宜溫柔,過度的用力翻包皮可能會導致包皮撕裂出血,有可能引起纖維化導致病理性包莖。
Q3:包莖會影響陰莖發育嗎?
生理性包莖是不會影響陰莖發育的,就像穿緊身衣不會影響你長胖一樣。
但是,如果在青春期陰莖快速發育時,包莖給孩子帶來了一定的不適,還是需要醫生評估。
生理性的包莖不並會影響陰莖發育,但前面提到的病理性包莖,則需要考慮包皮環切。
Q4:什麼是包皮過長?
包皮通常可以延伸至龜頭外約1cm來保護尿道口和龜頭。但是包皮多長才算「過」,是沒有統一標準的。
此外,因為「過」字,大家常誤認為包皮過長是一種病,但事實上英文的醫學資料很少論及包皮過長,並沒有認為這是一個需要關注的病症。
Q5:包皮翻不開,那包皮垢怎麼辦?
包皮翻不開時包皮垢並不需要清洗。
包皮垢是指包皮下,由脫落的皮膚細胞和包皮腺體分泌的油脂形成的白色的泥塊狀物。
包皮垢無害,並不是髒東西,也不會刺激龜頭。有時候包皮垢可在包皮下形成團塊,這有助於包皮與龜頭之間的分離,並不需要處理。
Q6:孩子小便時,包皮會鼓一個包,尿完就消失了,有問題嗎?
這和包莖有關,一般不需要處理,等包皮能翻出來了,鼓包的情況就會逐漸緩解。
但是,如果必須用手擠壓才能把尿完全排出來,或者引起會陰部的炎症或皮疹,就需要看醫生評估。
Q7:包莖的孩子小便時,尿尿是歪的或成花灑狀,有問題嗎?
包莖的孩子尿線的方向會受到包皮的影響,可能會歪到一邊或成花灑狀,這同樣不需要處理。
Q8:包皮一定要割嗎?
還真不是一定要割的。
包皮具有保護陰莖頭,維持敏感性,防止乾燥,阻擋污染尿道的作用,並不是必須被割去的「贅皮」。
有人誤以為發達地區的男孩割包皮的比例高,割包皮是文明的象徵。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因非宗教原因而為多數男嬰行包皮環切的國家,1970年代95%的男性在出生時被切了包皮,但目前美國新生兒包皮環切率已下降到60%左右。世界上還有很多發達國家的包皮環切率一直是很低的,比如日本、德國、英國。
Q9:割包皮有什麼好處?
割包皮確實有好處,可以減少小兒尿路感染,降低患陰莖癌風險,降低感染艾滋和性傳播疾病的風險。
包皮環切可以降低男嬰的尿路感染風險。據估計,1000例未包皮環切男嬰中有7-14例會在1週歲前出現尿路感染,而在1000例包皮環切男嬰中只有1-2例。然而,尿路正常的孩子尿路感染很容易治療,不太會有長期後遺症。而預防1例尿路感染估計需要進行111例包皮環切術。家長可以根據這些證據來決定是不是給新生寶寶割包皮(先天性尿路病的嬰兒有更高的尿路感染和後遺症風險,包皮環切術可能有更多的好處)。
而陰莖癌則是一種罕見疾病,在美國發病率不到10萬分之一,據估計,預防1例陰莖癌需要行做大約1000~32萬例新生兒包皮環切術。另外HPV疫苗也有預防陰莖癌的作用。
另外,有高質量的證據表明,包皮環切術可以減少艾滋病毒感染和某些性傳播疾病,不過眾所周知,安全性行為才是預防這些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Q10:什麼情況下建議割包皮?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割包皮的,下面幾條是需要干預的病理情況:
- 病理性包莖(繼發性包莖);
- 嵌頓性包莖;
- 復發性泌尿道感染;
- 重度/復發性包皮龜頭炎;
- 乾燥性閉塞性龜頭炎;
- 短系帶。
包皮的干預除了包皮環切術之外,還包括包皮牽拉練習和局部用皮質類固醇。是割、還是可以用保守治療還需要醫生的判斷。
Q11:包皮環切術有什麼風險?
割包皮也是手術,是手術就有風險。割包皮有哪些風險呢?術後短期可能會有疼痛、尿儲留、出血、水腫、感染、裂開,長期可能會有包皮過短、尿道口狹窄、疤痕疙瘩、皮橋等。
手術併發症的幾率和手術年齡有關:新生兒期做包皮環切術併發症發生率為0.40%;1-9歲行包皮環切術併發症率為9.06%;10歲以後行包皮環切術併發症率為5.31%。不過,嚴重的併發症發生率並不高。
Q12:什麼年齡割包皮比較合適?
如果有手術指徵,則事不宜遲,無論什麼年齡均應該及早割除。
而如果沒有醫學上的指徵,又想割包皮,什麼年齡合適呢?最好是新生兒期,包皮薄,手術容易,術後護理簡單,併發症少。如果錯過了新生兒期,就等孩子願意配合的年齡,在局麻下就可以完成手術最好。這時孩子通常有10多歲了,相對1-9歲的孩子併發症幾率還會小一些。
Q13:割包皮的手術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一種,傳統的全手工縫合法,適合所有年齡,採用比頭髮絲還細的可吸收線縫合,無需要拆線,但該方法對術者的技術要求高,手術時間偏長,優勢是愈合時間短,恢復快(約1周)。
第二種,包皮環套扎法,也是目前小兒外科應用最多的方法,手術時間短,對醫生的技術要求不高,效果也有保障,但術後要有2-3周的恢復時間。
第三種,包皮切割釘合器,價格比第二種的環套貴,手術時間也短,技術易掌握,效果也不錯,比包皮環套扎更適合於包皮較厚的青春期孩子和成年人,愈合期也要3周左右,部分人脫釘延遲需手動拆釘。
Q14:術後會痛嗎?如何護理?
包皮環切術後的護理並不複雜。
手術當天就可以回家,前兩天會有比較明顯的疼痛(程度因人而異),尤其是排尿時,解決的辦法反而是多喝水多小便,熟悉了這種帶套小便的感覺反而會感覺輕鬆。
若有疼痛,沒必要強忍,可以吃止疼藥。使用尿片的孩子要及時更換尿片。
日常護理方面,穿著宜寬松透氣,注意保持局部乾燥。
而關於術後能否沐浴,有臨床證據顯示術後一直保持傷口乾燥、不洗澡直到拆線,與早期開始洗澡(一般72小時之後)相比較,兩者的傷口感染率沒有顯著差別,但是早期洗澡組的患者滿意度和生活質量會高很多。不過,不同的醫療機構要求可能會有不同,建議按醫囑執行。
如果有醫囑局部不能濕水,可用擦身代替洗澡,避開傷口即可。局部還可以使用無刺激性的消毒水。術後避免騎跨撞傷,環套脫落中不可用手拉扯。
術後應按照醫囑復診,如果出現明顯紅腫、疼痛反而加劇、不能排尿、出血、傷口流膿等異常情況,則應立即復診。超過一個月環套不脫落或者釘合器的金屬釘不脫落,均需及時復診。
Q15:包皮環切術後會影響丁丁的顏值嗎?會影響性生活嗎?
包皮環切術後,從此龜頭是始終暴露在外的。至於美不美,一方面和手術的技術有關,另一方面和每個人的審美有關,畢竟顏值沒有統一評判標準。
最後,對於很多人關心的,手術對成年人性生活的影響,個別人認為更好,也有個別人認為相反,而有研究表明手術本身對今後的性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
參考資料:
1.包皮環切的併發症. Uptodate.
2.未行包皮環切的嬰兒和兒童的陰莖護理. Uptodate.
3.El Bcheraoui C, et al. Rates of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male circumcision in U.S. medical settings, 2001 to 2010. JAMA Pediatr. 2014;168(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