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冷萃咖啡? 簡單來說,用冷水沖泡的,就是冷萃。用冷水浸泡研磨好的咖啡粉,十幾個小時後過濾得到咖啡原液,加入清水或奶才能得到一杯冷萃咖啡。
這是因為冷水會降低萃取速度,不像拿鐵、摩卡、美式這些高溫高壓蒸汽“熱萃”出來的,幾分鐘就能做好了。 對,哪怕是冰美式,也是熱萃得到濃縮咖啡後,加水和冰塊。
普通的意式咖啡萃取 最早出現冷萃咖啡據說是荷蘭人發明的,在17世紀就有對冷萃咖啡的記錄,當時由於在海上不方便飲用熱的咖啡,船員只能用冷水浸泡咖啡粉,發現味道竟然還不錯。
現在很多人知道冷萃咖啡應該是因為某巴克,特別是那款「氣致冷萃」,加壓後的氮氣與冷萃濃縮液混合,會在咖啡表面形成緻密的氣泡層,口感和風味都更特別。
內容目錄
冷萃咖啡更好喝嗎?
簡單來說,不喜歡咖啡裡酸味和苦味的朋友,會覺得它更好喝,口感也更順滑、細膩。 因為即使是同樣的咖啡豆,裡面的各種化學物質溶於熱水、冷水的速率是不同的,最終帶來的風味也就不一樣。
比如在高溫萃取的過程中,其中的單寧酸會分解成焦梧酸,各類脂肪酸在熱水里也溶解的更快更多,帶來苦澀感與酸感。 而隨著冷萃時間的延長,酸類化合物種類還會逐漸減少,所以冷萃咖啡酸苦味道降低很多(但也沒有強烈的咖啡香)。[1]
當然了,以上指的是一般的豆子高溫萃取和冷萃的區別,有些比較適合冷萃的咖啡豆本來風味就很突出,所以不是說酸味一定就會更少。
冷萃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更少嗎?
理論上是的,因為熱水萃取能更活躍地釋放咖啡因。 拿某巴克自己官網公佈的三款咖啡來說——大杯冰美式,咖啡因含量是225mg大杯冷萃咖啡,咖啡因含量是205mg 但實際上並一定。 因為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是非常易變的,變量除了咖啡豆,還有研磨程度、沖泡時間、咖啡豆混合比例等都會有影響,並且變化範圍很大。 比如冷萃咖啡一般來說會加牛奶、清水甚至蘇打水來稀釋,稍微加多點就又把咖啡因濃度稀釋了下來。
有關咖啡因
|別超標
很多朋友關心冷萃咖啡裡的咖啡因是不是更低,是怕自己咖啡因攝入超標。 的確,咖啡喝得太多容易導致對咖啡因的敏感性下降,需要更多的咖啡才能達到和之前一樣的精神。還可能導致心率與呼吸加快、失眠、煩躁、頭痛、胃部不適等症狀。
一個體重比較大的成年人,每天不超過400mg咖啡因也還是安全的,甚至是孕婦限制在200mg(大約相當於兩杯速溶咖啡)以內,問題也不大。
| 利用好
而有些朋友的關心,則是源於擔心咖啡因含量不夠,不能讓自己保持清醒、興奮的狀態。 有一個小技巧是:如果你確實已經感到困倦了,但又有事必須打起精神來,你可以預備出20分鐘的時間來個咖啡盹(Coffee Nap)。
這是被科學家們驗證有效的方法——先灌下一杯咖啡,然後小睡15-20分鐘。
小睡期間,你的腺苷會緩慢地和受體解離,而早就等在一邊的咖啡因就能及時頂上,佔據受體,防止腺苷再次結合,也就達到了提神的目的。
但是這個盹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因為20分鐘以內的小睡很容易醒來,而20分鐘以上你的大腦可能進入更深的睡眠階段,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清醒。
還有一個收益是:在絕大部分研究中,咖啡因都被證明可以顯著提高運動表現的各個方面,包括肌肉耐力、運動速度和肌肉力量、短跑、跳躍和投擲表現等,且對有氧和無氧運動都有效,對於受過訓練和未受過訓練的人來說都可以提高身體機能。
在運動前60分鐘補充咖啡因,被證明是有效的。 你喝過冷萃咖啡嗎?形容一下口感怎麼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