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雖美味,切記莫貪杯】指的是咖啡含有咖啡因,適當的咖啡因能提神,消除疲勞。過度的咖啡因卻會導致“中毒”。
因此,市面上也出現了低因咖啡以滿足咖啡愛好者的味蕾。
就來談談低因咖啡。
👉🏻什麼是低因咖啡?
一般的情況下,測量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是使用重量比例。
- 阿拉比卡咖啡豆咖啡因含量為0.9%-1.4%(平均1.2%),
- 羅布斯塔則為1.8%-4%(平均2.2%)。
而低因咖啡分為天然低因咖啡和人工處理脫因(低因)咖啡。
比較常見的天然低因咖啡就當屬尖身波旁(Coffea Laurina)了,它的咖啡因是普通阿拉比卡的一半(0.6%)。
與其他人工處理後的低因咖啡不同,尖身波旁是由於基因上的退化,致使咖啡因含量相較於一般的阿拉比卡咖啡樹要更低,且風味更佳。
而針對人工脫因處理的低因咖啡,歐盟對此類低因咖啡的標準是,
⭐處理過後的咖啡因含量不超過生豆的0.1%,而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署FDA的標準是除至原咖啡因含量的3%以下。
👉🏻常見低因咖啡4種處理方式
去除咖啡因的處理方法有很多,大致可分為直接/間接溶劑式處理法、超臨界二氧化碳處理法、瑞士水處理法和山泉水處理法。
➡歐式/溶劑式處理法
又分為直接溶劑法和間接溶解法,看圖說話。
直接溶劑法
這是最普遍的去咖啡因程序,直接溶劑法會將咖啡豆浸泡在溶劑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中,溶劑會附著在咖啡因分子上,再以蒸汽帶出,除去殘留的溶劑。
間接溶解法
將咖啡生豆中所有的味道都溶解到熱水之中(這是假設的狀態),浸泡一段時間後再加入溶劑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此時咖啡因會與溶劑結合併浮上水面,可以很容易被清除掉,之後再將無咖啡因的熱水重新與咖啡生豆結合起來,咖啡生豆會將剩餘的風味因子吸收回來。
➡超臨界二氧化碳處理法
這種處理法是先讓咖啡豆吸水膨脹,咖啡因分子在咖啡豆內呈鬆動狀態。加入液化二氧化碳並在水中製造大於100大氣壓。
二氧化碳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在溶解出咖啡因的同時不會去“傷害”咖啡豆中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保證了咖啡豆的風味不被破壞。帶走了咖啡因的液態二氧化碳還可以去除咖啡因後循環使用。
使用二氧化碳去咖啡因所製成的咖啡對人體負擔較低,且根據研究這種方法萃取出的咖啡因量比直接溶劑法更多,同時這個方法的成本比直接溶劑法高出許多。
超臨界二氧化碳處理的設備極具複雜且昂貴
➡瑞士水處理法
瑞士水處理法是瑞士公司Coffex在70年代末開發的,SWISS WATER®目前已註冊專利。
這種處理法會將咖啡生豆浸泡在熱水中,浸泡的階段其實已經部分去除了咖啡因。
隨後將浸泡過的溶液以活性碳過濾,最後再將溶液倒回咖啡豆中。這一系列的步驟會更有效的去除咖啡因,除了不需要使用化學溶劑之外,浸泡過的溶液還能重複利用在不同批次的處理程序,但是咖啡依然會在過濾的過程中流失了風味。
這個方法的咖啡因去除率可以達到99.9%,也是咖啡因去除率最高的方法。
➡山泉水處理法
與瑞士水處理很相似,這是使用另一種特殊的水,取自冰河的水來提取咖啡因。
Descamex這家公司表明他們使用了某種特殊的過濾裝置來去除咖啡因。處理後會得到不含咖啡因的水基溶液,此溶液還同時溶解了咖啡的固體物質,可再利用於去咖啡因的處理程序。
低因咖啡的出現,據說源於咖啡狂熱愛好者歌德(就是那個德國著名詩人)。他喜歡咖啡的味道卻難忍於夜晚無法入眠的痛苦。於是他的好友隆吉發現導致無法導致入眠的“真兇”——咖啡因,並研究出分離它的方法。有多少人又像歌德一樣,愛上咖啡又不能貪杯呢,不妨試試低因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