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這個詞是南方人心中的痛。
牆上冒汗、家具滴水、衣物晾不乾……毫不誇張地說,隨手抓一把空氣都能擰出水來。
很多人在回南天期間會出現全身乏力、腹脹等不適。教你如何內外兼施,緩解潮濕帶來的不適。
回南天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回南天裡生活是種很“神奇”的體驗。這個季節裡,巷子永遠是還未乾的積水,樓道永遠是濕潤的牆壁。每次回家,打開房門就是一片潮濕陰冷。
桌腿、床腳,甚至廚房,不斷長出細密的綠色黴菌。
空氣中的水汽飽和,容納不下更多的水,衣帽鞋襪洗完晾不乾,甚至被子、床鋪也都是潮的。
每次家裡地板返潮的時候,都要猶豫該不該拖地:不拖,濕嗒嗒的很髒;拖了,又很久晾不乾。
在這種處處都能掐出水的環境裡,你大概只會期盼回南天趕緊結束。
什麼是回南天?
回南天是冷透之後暖濕氣流迅速反攻,致使空氣濕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體表面遇到暖濕氣流後,容易產生水珠的現象。主要出現在我國華南地區,多發生於每年的二三月份。
一般來說,回南天的形成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有長時間的低溫;二是有天氣突變,長時間低溫後天氣突然變暖,濕度增大。
目前可以通過監測空氣露點溫度和室內地板溫度來判斷是否出現回南天。當空氣露點溫度≥室內地板溫度時,回南天就來了。
回南天當心“潮”出這些病
潮濕的天氣除了讓家居環境泛潮,還讓我們的身體也跟著一起變“濕”。
風濕關節痛
風濕骨痛患者受天氣變化的影響比較大,空氣中的濕度上升,可使關節腫脹、疼痛加重,誘發或加重原有的關節疾患。
回南天濕度過高,血液循環更受影響。不愛運動且日常工作生活要久坐、伏案的人群,頸椎、腰椎和四肢的關節更容易覺得沉重乏力,周身不暢。
皮膚病和婦科病
由於天氣潮濕,真菌的生長速度快,容易引發真菌、黴菌感染,濕疹、手足癬、過敏性皮膚病等皮膚疾病和婦科疾病高發。
胃腸道疾病
潮濕溫暖的環境會讓病菌繁殖加快,食物更易腐爛,易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等胃腸道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
回南天忽冷忽熱、晝夜溫差大,血管收縮強烈,造成血壓強烈地波動,易誘發心腦血管病發作。
對於本來就患有高血壓或動脈粥樣硬化的老人,容易形成血栓或腦出血。
回南天祛濕要“內外兼施”
“回南天”發生時,室內地板、鏡面、牆面等有水霧、水珠附著,嚴重時甚至積水,需防範滑倒摔傷、電器受潮短路、食物發生霉變等,還要從內到外做好祛濕。
No.1
生活防濕有妙招
家中潮濕容易引起跌倒,發霉的空氣還可能滋生細菌、黴菌等,想要讓環境變得乾燥可以這麼做:
- 早晚關窗,特別是關閉朝南和東南的窗戶,否則水汽就會侵入屋裡。
- 盡量不要拖地,室內最好使用抽濕機或打開空調除濕模式。
- 衣櫥裡放幾個除濕盒,其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鈣和活性炭顆粒,能有效去除水汽。隔幾天就檢查一下除濕盒,如果已經存有較多的水,就要換新的。
- 若家中有老人,給他們買雙防滑效果好的拖鞋。
回南天時地面濕滑,無論上下樓梯還是上班出行,一定要小心防滑,防範跌倒事件的發生。
No.2
把住食物霉變關
潮濕天氣黴菌大量繁殖,分泌的代謝產物使食物發生霉變。
霉變最大的危害是黃曲霉素,花生、大米、豆類等穀物霉變均可能產生。
黃曲霉素是強致癌物,可引起食物中毒、胎兒畸形,與肝癌、胃癌的發生息息相關。
- 專家提醒,清洗是無法將發霉食物還原的,日常烹煮的加熱溫度也無法破壞黃曲霉素。
- 家中發現霉變食物不要食用,應立即銷毀。少量穀物可以用有乾燥功能的收納盒儲存,春季不要在家中囤積過多穀物。
No.3
祛濕中藥別亂用
回南天濕邪入體,人體運化失常,常表現出大便稀溏、腹部脹滿、不思飲食等症狀。
煲湯時可適當加入祛濕類中藥,如藿香、茯苓、蒼朮、薏苡仁等。
要注意的是,這類中藥不能“一鍋端”,也非多多益善,最好請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配其他中藥加以調理。
紅豆薏米水怎麼喝有講究
作為祛濕的明星良方——紅豆薏米水,許多人經常飲用,卻發現身體反而越來越“濕”,可能是這些細節沒做對:
- 僅適用於濕熱體質
- 必須是赤小豆和熟薏米
- 浸泡一小時後再煮
- 加點芡實
- 陰虛體質慎用
- 妊娠期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