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睡覺」的原因不一定是懶,6種病也會出現嗜睡症狀!

明明前一晚睡滿了8小時,為什麼第二天還是昏昏欲睡、疲憊不堪?

對於有些人來說,「一直想睡覺」一種是貫穿全年的常態:「春睏夏乏秋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哪個都落不下他。

而在醫生眼裡,白天頻繁嗜睡可能是身體在發出警報。

4種讓人無法抵擋的睏意

對於白天總是喊著「睏」的人,以下4種最易犯睏的場景,想必有一個是你無法抵擋的:

餐後犯睏:血糖在作祟

高蛋白食物、油膩食物和精白澱粉過多的食物,容易讓人容易感覺疲勞。缺乏運動身體的血液循環功能就受到嚴重影響,血糖控制機能也會嚴重下降。

建議:

  • 適當減少澱粉類主食的總量;
  • 把精白細軟的主食部分換成粗糧、豆類和薯類;
  • 多吃纖維含量較高的綠葉菜和豆類蔬菜;
  • 餐後一小時適當運動,如走路、輕鬆的家務等。

看書犯睏:條件反射

若在疲勞狀態下堅持學習,身體會因抵擋不住疲勞的侵襲而產生睏意。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就會將看書與睡覺聯繫起來,形成一拿起書就犯睏的條件反射。

建議:睡意沈沈時別看書;飯後不要馬上看書;不要躺著看書。

開車犯睏:夜裡睡眠差

經常出現開車睏倦、注意力不集中,且夜晚打鼾、呼吸不規律的人,需要排除睡眠呼吸暫停。

建議:避免在凌晨和下午3點左右駕駛;降低車內溫度;開車半小時前喝杯咖啡;在車廂內滴幾滴植物精油。

上班犯睏:慢性炎症

辦公樓空氣流通差,塵蟎、花粉、霉菌等過敏原容易積存。

化學煙塵、香煙、蟑螂、冷空氣、灰塵、油漆、同事的香水等也會成為過敏原。免疫系統受到長久的刺激會引發慢性炎症,人因此感到疲勞。

建議:調整室內濕度;經常打掃灰塵;多喝水。

一直想睡覺、白天嗜睡可能預示6種病

犯睏主要是大腦供血不足、相對缺氧所致。如果你晚上能保證7~8小時的睡眠,白天依舊嗜睡,就應該警惕這6種疾病了。

鼻炎

鼻炎會導致呼吸受阻,引發大腦供氧不暢,導致犯睏。

如不及時治療,鼻炎還會引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使得患者睡眠時氧氣不足。

這類患者平時要對鼻局部及額面部進行熱敷或用電吹風局部加溫,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睡眠性呼吸障礙

患有睡眠性呼吸障礙的人,除了白天睏倦、乏力、嗜睡外,夜晚還會鼾聲如雷,且伴有呼吸間歇性停止。

頻繁的呼吸暫停,使深睡眠不斷被打斷、機體缺氧。長此以往,身體所有器官都無法好好休息,導致白天很容易出現睏倦、乏力、嗜睡等症狀。必要時需進行夜間睡眠呼吸監測。

高血脂

高血脂患者的體內血液流動相對緩慢,影響紅細胞的攜氧能力,且高血脂在動脈內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造成血管管腔狹窄,導致大腦缺血缺氧。

如果有人存在高血脂家族史、肥胖、高血壓,已有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或有長期大量飲酒、攝入高脂、高糖飲食等危險因素,且經常犯睏,應盡早去醫院檢查血脂。

心臟問題

疲勞、乏力是各種心臟病常有的症狀。心臟病會使血液循環不暢,新陳代謝廢物(主要是乳酸)積聚在組織內,刺激神經末梢,令人產生疲勞感。建議查查心臟,如做心電圖、心臟超聲波等。

貧血

疲乏、睏倦是貧血最常見的症狀,還可能伴有頭暈、頭痛、耳鳴、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患者最好到醫院做一個血常規監測,明確診斷。

認知障礙症

有的老人常常坐著就迷迷糊糊睡著了。頻繁犯睏或看著電視就睡著,常常是認知障礙症的早期表現,必須引起高度注意。

解決日常睏意的6個絕招

排除以上病理原因,對於單純偶爾犯睏的人,日常做到6點可以幫助消除睏意。

控制飯量

吃過一頓大餐後容易犯睏,這是因為豐盛的飯菜會造成血糖水平突然上升,而葡萄糖水平的快速上升意味著能量很快被消耗,因而造成疲倦。

每餐吃七分飽,可以有效放緩消化,減少腹脹帶來身體上的疲乏感。

冷水洗把臉

寒冷會刺激神經,使肌肉顫動從而使身體產熱,所以犯睏時用冷水洗把臉,可以減少身體熱量,從而達到提神效果。

嚼口香糖

在合理的時間內嚼適量的口香糖有助於保持清醒和警覺。當薄荷被人體吸收後,視覺反應速度、記憶力和判斷力都會增加,運動時疲勞感也會下降。

飯後散步

經常鍛鍊的人往往精力充沛,久坐不動的人更容易犯睏。

飯後散步10分鐘就能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讓人更有活力,還有益於促進血液循環,進而加快消化過程,克服飯後睏倦。

曬曬太陽

日光決定了身體的自然晝夜節律和睡眠-覺醒週期。處在昏暗的光線下,身體開始生成褪黑素,讓人感覺疲倦;在明亮的自然光線下,人會感到更警覺、清醒。       

打個盹

午餐後難以保持清醒,打個盹或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研究表明,午餐後打盹會對身體和精神表現產生積極影響,同時提高反應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