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投資資訊】強勢美元還沒結束

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央行無法跟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美聯儲擁有比它們更大的加息空間。

在歐元兌美元屢次跌破平價之際,美元看似已經漲了不少,一些人認為美元肯定快要接近峰值了。然而,全球信貸市場的結構可能會繼續為美元帶來上漲的動能。

10月份市場上充斥著美聯儲政策即將“轉向”的說法,但這種想法和美聯儲收緊政策的初衷相悖,如果美聯儲真要在真正的經濟衰退到來之前調整政策,需求的激增將推高股市和能源價格,從而帶來新的通脹壓力。因此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週做出了“鷹派”表態,重申貨幣政策的限制性還沒有達到足以抑制通脹的程度。 

與此同時,其他國家的央行立場正在“轉向”。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貝利(Andrew Bailey)上週四稱,利率“將以小於目前金融市場已經消化的幅度上升”;加拿大央行出人意料地加息50個基點,而不是75個基點;澳大利亞央行在最近的政策會議上僅加息了25個基點;歐洲央行行長說:“我們的情況不一樣,不能以同樣的速度加息”。那麼為什麼除了美聯儲,其他央行都在“轉向”?

這個問題的答案之一在於住房信貸的結構。絕大多數美國家庭申請的是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貸款,如果一個家庭以3%的利率貸款30年,就算抵押貸款利率飆升到7%,那麼只要還住在這個房子裡,這個家庭就可以一直支付3%的利率。

而在其他國家,許多家庭申請的是可變利率貸款。例如在挪威,幾乎所有最近申請的抵押貸款都是浮動利率貸款,澳大利亞的這個比例大約是四分之三,日本大約是三分之二,英國約為六分之一。申請浮動利率貸款家庭的月供會迅速增加。

雖然有些國家的浮動利率抵押貸款比例似乎很低,但這是因為“固定利率”在這些國家的含義完全不一樣。例如在英國和加拿大,固定利率抵押貸款通常只有兩到五年的固定期限,之後會在未來兩到五年重置為新的固定利率。與美國家庭形成對比的是,至少五分之一申請浮動利率抵押貸款的人今年在利率重置時將面臨更高的利率,這可能導致月供大幅增加(計算方式因國而異)。

在通脹已經侵蝕了實際收入的情況下,月供增加將進一步給家庭帶來壓力,造成相當沉重的經濟拖累。

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國家收緊貨幣政策的力度實際上要比美國大得多,英國央行加息1%對英國經濟的影響要比美聯儲加息1%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大得多。10年前,時任加拿大央行行長的馬克·卡尼(Mark Carney)曾談到貿易的相互依存和“政策分化是有限的”,以此證明跟隨美聯儲步伐的合理性。而如今有限的是政策趨同,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央行根本無法跟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美聯儲擁有比它們更大的加息空間。

這種新的貨幣政策分化可能推動美元走高,因為美國資產的收益率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優勢擴大了。而且,如果全球貨幣緊縮導致全球經濟衰退,那麼對世界其他地區的衝擊通常會比對美國的衝擊更大,從而導致其他國家的貨幣下跌。有了這些推動因素,美元可能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投資者和決策者都應該為這一結果制定應急計劃。

本文作者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是Amberwave Partners的聯合創始人,他曾於2020-2021年擔任美國財政部經濟政策高級顧問。

相關文章